第3章 藏书阁

    第3章 藏书阁 (第3/3页)

光耀门楣。

    小胖子还是一如既往的被罚抄经义,一如既往的贪玩。

    吴先生经常过问简舒之的学习进度,也常向授业讲师讨要他的课业,继而给他指出不足。

    枷南古国东征步伐因大衍帝国边军防线收缩而放缓。加上那年入冬的几场大雪,枷南军马粮草吃紧,便放弃了这次东征。

    如果说枷南古国断了征伐的念头,却是大错特错,大衍朝堂中早有谋士谏言献策,此次东征只是枷南古国的试探,枷南古国如若再次东征,将会倾以举国之力,不能等闲视之。

    边关要加强要塞设施用以拒马,帝国马仓要全力支持西疆边军,马匹优劣在这次攻伐战争之中体现比较明显,其次,天下粮仓也要为西疆边军打开。

    关于莽沧江水患也需要解决,朝堂安扰赈灾是一方面,水利新修又是一方面。不管是哪方面,都需要白花花的银子作为支撑。就怕水患处理不当,导致灾民落山为寇,那就得不尝失。

    朝堂对此似乎并不担心,即便出现流寇这种状况,也有应对之法,对此,朝堂分为两派观点,一派是以谢将军为代表的主战派,观点是帝国兵马强壮,战备优良,可以合而围之,一举击溃流寇,速战速决。一派是以首辅为代表的规劝派,观点是堵不如疏,帝国不宜再生兵戈,需要休养生息,以备大战,安内必先攘外。

    吵吵嚷嚷的朝堂也没能拿出一个结果。

    关于和元嘉国的小摩擦,帝国已派使臣前去解决争端。

    对于简舒之和多数士子而言,江湖和庙堂都太过于遥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初入藏书阁仿佛昨日,当简舒之登上藏书阁第五楼的时候,耗去八年时光。洪老兴致高昂的陪他登上最高的一层楼。洪老开口问他:“知道春秋学院为什么被称为学院而不是书院吗?”

    关于这个问题,简舒之确实没想过。回想起来,帝国有青鹿书院,听潮书院,琅环书院,敬德书院……只有春秋称学院,而不是书院,确实奇怪。

    洪老告诉简舒之,春秋学院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其中一部分学子擅长文字表达,另一部分学子喜欢研习兵法武道,故而因材施教,划分为文武两院。

    文院暂且不提,单说武院。

    武院最风光的时候,同期出了两人,一人沙场陷阵无双,一人独占江湖风流。凡事有定律,盛极必衰。

    武院便慢慢开始走下坡路了,一方面是江湖中能人辈出,另一方面是武院传承信物丢失,导致原有十楼的藏书阁崩塌五楼,武院彻底断了传承,似无根之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余下文院一脉。经此变故,藏书阁也成了现在的模样。

    这也是为什么被人称为春秋学院,而不是叫做书院的缘由。

    原来,春秋有两院:一文一武。

    春花秋实,文院武院。此时,只见春花,不见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