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轧棉机(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48章 轧棉机(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2/3页)

这是……”

    瞧着盒子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些棉花,李龙这才真正有了兴趣。

    “大哥,它和咱们坊里的四足搅车差不多,不过比四足搅车可好多了。”

    李义口中的“四足搅车”是擀棉去子的设备,棉花最早采用手剥的方法去除棉花子,费时费力,效率很低。大约在宋代,出现了赶搓法。赶搓法使用一根铁杖和一块托板,操作时,将籽棉置于托板上,用铁杖轧棉并搓滚。再后来人们又在赶搓法的基础上发明了效率更高的摇杆。明代时,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四足搅车,一人即可独立操作,效率更高。

    “哦,是吗?”

    “李兄,这是小弟造的轧棉机模型!”

    施奕文笑说道。

    这台扎棉机正是施奕文用来敲开李家大门的法宝,对于这样的棉花大王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钱,而且与他们息息相关的设备。

    轧棉机的结构非常简单,但构思精巧。机器主体为一个圆筒,筒壁安装有大量钢齿;在圆筒旋转时,钢齿强行将棉绒从棉花子上撕扯下,并运用离心力把棉花子滤除,而将棉花纤维抛出。在另一个时空中,是美国的惠特尼在18世纪末发明,正是惠特尼的轧棉机使美国的棉花成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作物,迅速取代烟草,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同样也使南方的奴隶制得以死灰复燃。

    “李兄,你看,总得来说这台轧棉机与四足搅车相似,小弟也是在它的基础上造出了轧棉机……”

    这倒不是什么假话,尽管没有明确的资料证明惠特尼发明轧棉机时借鉴了中国的四足搅车,但两者原理上确实极为相似,其实也就是多了一个壳子和摇杆上的一圈铁钉罢了。其实,明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中国的技术同样也被传播到欧洲,在随后的百年间,欧洲人出了受益匪浅。

    “那它和四足搅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或许更小一点吧,李龙心里寻思着。

    “效率!”

    施奕文笑了笑。

    “四足搅车一天最多可轧籽棉10斤,出净棉不过三至四斤,可是它的效率更高,差不多是四足搅车的十倍!”

    “什么!十倍!”

    惊讶的看着这台机器。李龙看到施奕文一只手转动手柄,一只手塞着棉花,随着他的转动,棉花不断的从另一边吐出来,

    “大哥,你看,它赶出来棉花比四足搅车的要松、要散,这样的棉花纺纱更好!而且它一天可以赶一百斤棉花,一个人赶一百斤!”

    在李义拿起一团棉花给李龙,李龙握着那团棉花,惊讶看着这台小巧的轧棉机时。施奕文笑道。

    “李兄,这只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