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见利不让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160章 见利不让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2/3页)

    其实施奕文并不知道,棉花的纺织是从南到北传播,有明一代,北方五省也就是山东一带的棉花产区有不成规模的棉纺织业。像北直隶、山西、陕西等地,直到明末也只有少数州县有自产棉布,多数州县都寡于纺织。

    甚至直到十几年后,吕冲在任山西巡抚期间,大力提倡发展棉妨织业生产,并且制定了完整的方案,大体上说,分为三步一是责令制造纺织机具,供农家纺织棉纱用。二是先由各地官府出银两购买棉花一千斤,分给各家,每户一斤,限期纺完。有先妨完线又细者,免交花价,作为奖励。十日之内纺完及线稍粗者.免收花价一半。二十日之外纺完及线粗者,花价全收,一个月之外不能妨完者,罚收花价一斤。三是组织农家织布,送往外地学习织向机匠学织一年。如此费尽心思才让棉纺织出现在山西。

    对于这一切,施奕文当然不清楚,甚至他办纱厂原本也只是想凭借骡机的产量质量以及价格优势占领市场,可那曾想到在北方压根就没有棉纺织业,至少没有成规模的棉纺织业。

    刘百涛如何回答的,施奕文甚至都没有听清楚,脑海中只是闪动着那句“北人不善纺”,这是好事啊!

    本地没有成规模的纺织业,甚至不会织布,意味着市场的庞大,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机制纱对小农经济的冲击——因为根本就没有。而且,这同样也意味着,本地没有地方传统势力的竞争。

    我去!

    这可真是件好事。

    在施奕文浮想联翩时,坐在他对面的刘百涛见他半晌没说话,轻声喊道。

    “公子、公子……”

    “抱歉,抱歉,一时走了神,刘老爷刚才说了什么?”

    “我说,如果公子想要在这纺纱织布,单单只是找人传艺恐怕是不行的,毕竟百姓并不习惯织布……”

    不待他说完,内心正因为先前的发现激动不已的施奕文就摆手说道。

    “没那必要,我要办的是纱厂,靠的是机器纺纱,不是靠千家万户妇人纺纱。”

    “机器纺纱?”

    刘百涛惊讶道。

    “对,就是机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