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后悔的李世民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百章:后悔的李世民 (第1/3页)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一个海州一年的税收才不过一百万贯,而朝廷修建一条长安至潼关的官道就超过了百万贯。

    而偏偏海州在大唐目前还是排名第三。

    当然,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因素,若是没有那些对东海道的补贴在内,海州的收入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但对于国家的掌控者来说,这些其实只能算是毛毛雨。

    这些补贴和短时间的收入不足并非没有意义的,而其他方面的投入也绝非浪费。

    修路一事前前后后直接动用了八个县参与,近二十县负责抽调人手来帮助运输后勤等。

    这些所有参与了修路的县,去年的收入较之之前提高了大概一成。

    也就是说,朝廷修了一条路,然后在去年一年之内,等于是让朝廷平白多出了三个县的收入。

    而且这还不是一次性收入,路就在这里,以后还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收入。

    可以说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而户部那边有过精细化的测算,给出了一个未来数年内的各县财政收支涨幅预计,总结的结果便是,若能保持现状,大概六七年左右,朝廷便可收回这条路的投资。

    但是这种测算是非常不准确的,或者说是从某个角度来说是非常不准确的。

    因为他们给出的预计很保守,虽然在他们自己看来是个很大胆的预计,按照每年涨幅一成来预计。

    李世民现在是真的兴奋了起来,大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朝廷的日子越来越好。

    虽然有大量金银,先前只能通过钱庄去慢慢的投放,现在则可以通过修路等基础建设来花钱。

    而为了避免短时间内有大量的资金进入市场,朝廷在修路规划方面也很谨慎。

    并不会因为有足够的人,就同时去开始数十条路的建设。

    “这些商家的货物是怎么运过来的?”李世民突然问道。

    “一些规模不大的商家往往会选择在这里开设工坊,然后在四周各县收一些原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