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回:大使

    第二百八十五回:大使 (第2/3页)

娘娘,的确是个人物,没让咱们看走眼。”

    原先说“娘娘”,那就是蔺寒蟾这一位娘娘,如今宫中不仅有太后娘娘,还有一位皇后娘娘余知葳,谁是人间真凰还尚未可知呢。

    余靖宁默不作声吃下这一记夸奖,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如何。

    陈暄这两句话说完,便不再和余靖宁离那么近,他退开了几步,朗声道:“这回朝廷是个甚么意思,也知会我们一声儿,我们鸿胪寺的好办事儿。”

    余靖宁此回前来并未着戎服,穿着世子朝会用的团领大襟袍,胸口的坐蟒补子张牙舞爪的:“上头给咱们下了明旨了,今日领了西郊大营过来,便是协同咱们鸿胪寺诸位大人办差的。娘娘叮嘱过了,因着东郊巷内各位皆是为了万国友好邦交而来,让我们这群丘八对人家客气点儿,不能失了大国的风范。可这是我们大衡的地界儿,说话办事儿都要按着我们大衡的规矩来,若是我们与旁人讲理,旁人却不领情,那咱们就只能先礼后兵了。”

    余靖宁言罢,亮了亮新赐的腰牌。

    这腰牌他领过好几回了,这是钦差的腰牌,他官职虽是虚衔,但领的这却是实打实的“差遣”,谁也不敢小觑了去。

    再加上他又是个武将,自然和鸿胪寺这群书生不一样。

    武将讲究甚么?不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

    东郊巷的人和大衡的百姓不一样,不知道是因为天高皇帝远还是因着手里有些钱心里不发慌,可喜欢和人讲“自由”讲“开放”,但是按照余靖宁来看,其实就是自由散漫和爱跟人唱反调。

    他们觉着大衡京城这种不让人出门的法子是“圈禁”,让他们“享受不到自由的空气”,感到十分的“没有人权”。

    东郊巷的洋人,都是在大衡混了好些时候的,汉话自然是能听懂一些的。余靖宁和陈暄方才说的那一番话,便是特地说过他们听的。

    听到此处,果真方才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