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春日杏花吹满头

    第35章 春日杏花吹满头 (第2/3页)

必那些人也不愿意沦为盗匪。”

    霍衍之眼神闪了闪,看了眼萧煌,目光又落回宋止戈身上。

    他似笑非笑道:“方才闲逛至此,正好听到一群学子就此事高谈阔论,想不到萧探花和宋贡士面对这般美景,心里想的也是国家大事。有你们这帮年轻人,倒是国朝之福。”

    闻言,萧煌不以为然地瞥了眼远处那几个正激烈争辩的太学生,忍不住说:“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若真叫他们去江南走一圈,只怕个个都要望洋兴叹。”

    “探花郎觉得治水修堤一事不妥?”

    萧煌道:“并非不妥,而是……此事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需从长计议。若要动工,须得立即着手寻觅精通水利之人。”

    “探花郎以为,工部不堪胜任?”

    萧煌不假思索道:“若能胜任,今年也不至于一场春汛就将旧堤冲垮了。”

    霍衍之眉毛高高挑起,嘴角翘了翘,似乎觉得萧煌的话十分有趣。

    “宋贡士又怎么看呢?”

    宋止戈微微皱眉,硬着头皮说:“学生对水利一窍不通,只在一本杂记里看到过,前朝蜀地有位李姓水利大家耗费十数年打造了都安堰,至今亦有二百余年,仍运转如新,即可防洪、又利灌溉。或许可以着人去蜀地查探一番,兴许能找到精通此技艺的李家后人。此外,农为国之根本,如今洪水已退,若有合适的政令引导,流民们想必更愿意回到他们的土地上去耕种……”

    蜀地距离京城千里之遥,交通不便,本朝立国十余年才将其拿下,霍衍之对这块临近吐蕃的地盘还真认识不多,闻言也露出几分兴趣,便没将最后半句听进心里。

    历朝历代,治水都是大工程,若真能找到个有本事的李家后人,他也不必总是看着工部那帮家伙憋气了。更别提户部还天天哭穷,北疆战事连连,总不能为了治水就缺了军需这一块。

    萧煌顺势道:“宋兄本是江南人,因着家里的生意这些年倒是经常来往蜀地,对这类事情自然清楚得很。你若准备回蜀地休养,打听消息倒比旁人更快捷些。”

    宋止戈脸上快挂不住了。

    他知道萧煌很愧疚,很想补偿他,才会主动拉着他到不知为何突然微服出访的皇帝面前刷脸。可他心知肚明,这样刷出来的些许交情不足以造成能改变他命运的影响。

    “咳,学生可去信一封托家人帮忙寻找,若有消息,自当由萧兄代为呈上。”

    霍衍之点点头:“既如此,萧探花便全权负责此事吧,若真寻到李家后人,恩,重重有赏。”

    见他有离去的打算,萧煌有点失望,宋止戈却突然发声。

    “恕学生多嘴,江南乃国中四大粮仓之一,若能及时拨乱归正,只少了今春这一季的粮食倒还没大碍。可若拖得久了,难保江南大户不会生出改田为桑的心思。江南腹地,牵一发而动全身,年底若粮价飞涨,只怕有碍长治久安。”

    说完,他恭恭敬敬地长揖到地,似乎在为自己方才的莽撞致歉,似乎又还含有别的意思。

    霍衍之沉默半晌,却没发话让二人告退。

    一刻钟后,赵久福满脸无奈地跟着自己主子来到南城外头的流民营。

    这是被京兆尹强硬圈起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