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四十三章:人道世界无女圣(3)

    第两千九百四十三章:人道世界无女圣(3) (第2/3页)

    至于说姬昌的周易,毫无疑问是对连山归葬的再一次延伸扩展。

    从八卦延伸至六十四卦。

    将天地至理阐述的更为详细。

    以阴阳衍生万物。

    再之后的李聃,虽然写了道德三千言,但他证道的根基,不是在于后面阐述治国治民理念的德章。

    而是在于最开始的道章。

    他是靠道章里面阐述的宇宙万物的至理,从而得以证得文圣位。

    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道圣位。

    而最后的孔丘,他的圣位相对前者而言就有些取巧了,他只是总结了前人经验,学习并兼容,最后又借着大肆收徒,获取了人道气运和文道气运的加持,这才能成圣。

    而且他也是唯一死后成圣的。

    随着他的学说传播开来,获取了大量气运加持,这才最终成圣。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乔木总结出的一个核心就是,这些所谓的文圣人,必须得对天地间的至理有一定的了解阐述,甚至于扩展。

    只单纯的讲人讲治国之类的。

    很难靠自身成为圣人。

    就比如说后面的那些个诸子百家之流,他们写的那些文章,发表的见解,基本都已经不再去阐述天地至理,而是转而开始探讨人的人性,探讨治理国家的方法,这一情况无疑使得他们能够得到一定的人道加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促使人道与文道融合,互为表里。

    但是,却也带歪了后来者。

    他们把文道当成了人道,只讲人,不再去阐述天地至理,或者说去参悟天地至理,所以后来再无文圣人出世,特别是随着科举出现之后,大多数人更是只知道走前人圣贤的路,很少有自我的创新等等。

    这方面自然就更为衰败。

    到如今,半圣都极为罕见了。

    亚圣更是当朝未曾出过。

    梳理完原身记忆,并且自己分析总结了一下的乔木,很快就有了想法:“按照我的分析看,只有阐述世界宇宙至理才能够成为文圣人。

    宏观哲学方面我不太懂。

    可是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