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科举求贤
第386章 科举求贤 (第2/3页)
,乃是指膂力骁壮,集中体现一个‘勇’字。此为官者,多为军中战将,以勇武而为官,安国定邦也!”
“高!实想不到,这为官还有诸多条框,若不是天王详言,吾等纵知之三四,却也断无全知之礼也!”蔡邕颔首道:“却不知飞鹭这科举是如何选拔人才呢?”
“实不瞒诸位,恕我直言,想我大汉朝以来,所选官者,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这样,却也造成了官场上的世家独揽的局面。当然,我不排除这些权贵子弟之中有真才学者,但本王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有真才学者,只是少数!”
“飞鹭所言甚是啊!老朽当年曾向人提起,却是未曾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是终生得不到重用,而多数无能之人,却身居高位,不得不说这是一大弊端,实不得人心!也正是因为如此,听闻你兴科举,老朽好奇下这才备道而来,欲见下这不问贫寒出身选拔人才是怎样的盛况!”郑玄点点头,对家道中落的他,可谓的感触颇深。
“正是如此,方才要不拘一格将人才!我大汉朝实行检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如此,也是造成官场世家徇私舞弊的原因。诸位,选拔官员难道仅仅是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等就足够了么?难道一孝子、抑或有德有义有操守之人就能治理一州县不成?”
“飞鹭的意思是?”似乎有些明白了张振的所指,皇甫嵩问道。
张振自信满满妙语连珠道:“治理一方,靠得并不是孝德,乃是文智为首选,而孝德为辅。打个比方来说,一个如同我麾下典韦一般的莽汉,却是孝悌有闻,天下皆知,若其不通武艺,却被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