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足鼎立

    第二十一章 三足鼎立 (第2/3页)

,必然闹得满朝皆知。臣恐有损陛下令名啊!”

    李治“啪”的一下拍在御案上,愤然起身欲走,大臣们一愣,高季辅手持象牙笏出列说:“陛下息怒。”李治暂时等候。

    高季辅对褚遂良说:“褚公,咱们都是东宫师臣,侍奉陛下多年,难道还不明白陛下的心事?陛下宽仁孝友,最重真情实感,不务虚名,臣等应该尊重陛下的感情,助成陛下的美事嘛!”褚遂良默然。

    张行成说:“当年太宗纳齐王妃、隋炀帝女时,也未见诸公上言直谏!立昭仪本是陛下家事,肯拿出来跟咱们商量,也是尊重咱们的表现,咱们又何必自作清高、不识抬举呢?”

    长孙无忌说:“今天所议两事,老臣建议一起署名通过为善!”

    李治环视众臣,众臣恭敬起立,纷纷说:“臣附议!”

    长孙无忌带头在册书上署名,于志宁、张行成等随后署名,然后呈上李治,盖玉玺,交给尚书省执行。

    李治出殿后闷闷不乐,径直乘步辇来到承香殿。阿武惊问:“九郎好象受了委屈,有什么烦恼事呢?”

    李治答:“立昭仪的事已经办成了,但却是以立太子为交换条件的,所以心中十分不爽!”阿武递过一碗燕窝枸杞汤,说:“趁热喝了吧,慢慢说来。”

    李治说:“朕倚重的大臣有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和宇文节,可以与顾命大臣分庭抗礼,但在立太子问题上却出奇的表现一致。柳奭作为外戚,属于第三方势力,却与长孙无忌纠缠在一起,这种朝政格局使朕不能放手作为!”

    阿武说:“妾观这些大臣都是太宗留给九郎的东宫班底,除了张行成、高季辅外,其他都是高门大姓,在士族门第利益上是一致的。九郎要想按照自己的意思大有作为,必须从寒门士子中提拔亲信,打破门第等级的限制才行啊!”

    李治称是,又与阿武聊了很久。看天色已晚,阿武请李治移驾大吉殿,遵守月亮圆缺侍寝制,让后宫妃嫔雨露均沾。

    李治于是来到大吉殿,萧淑妃十分高兴,叫来李素节与阿耶相见,背了一首古诗。李治勉励李素节好好学习。

    萧淑妃见李治有心事,就叫户婢玉儿拿出红木弹棋与李治一起玩,以排解烦闷。

    李治摇摇手说:“朕不想玩弹棋。”萧淑妃说:“那就玩六博吧?”李治说:“朕什么都不想玩!”

    萧淑妃不满地说:“以前郎君天天来大吉殿,疼妾宠妾,自从那个尼姑入宫,郎君就变了,妾哪点比不上她?论容貌、论年青、论贤淑,妾百思不得其姐!”

    李治说:“你还是那么年轻漂亮,但心胸没有阿武开阔,阿武总是劝朕到各处走走,雨露均沾,从不与你攀比。好了,不说这些了,朕想告诉你一件事,你不要激动啊!”

    萧淑妃好奇地听着,李治说:“今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请立李忠为太子,朕已经答应了。”

    萧淑妃大吃一惊,粉脸胀得通红,激动地说:“郎君为什么要答应他们?李忠哪点比得上李素节?他娘刘氏身份卑贱,大臣们都昏头了吗?请郎君撤销前议,改立李素节为太子!”

    李治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件事无可挽回了!王皇后已经将李忠过继为己子了。”

    萧淑妃冷笑说:“哼,王皇后为了打击妾,不择手段,不惜立别人家的孩子,杀敌一万,自损三千,黔驴技穷!”

    李治皱着眉头说:“皇后帅六宫之人,立纲陈纪,守严内教,助宣王化。妃子辅佐皇后,坐论妇礼。你与王皇后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如何统领后宫?”

    又说:“人要知足,知足常乐!你这么年轻就已经是正一品淑妃了,想想外面的广大寒门学子,十年寒窗考中进士,也只能授个七品官,奋斗一辈子,充其量当到正三品,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萧淑妃说:“妾知足,就怕皇后不放过妾母子,步步紧逼,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治安慰说:“只要你知足,王皇后那边朕替你作主。”萧淑妃点点头,伺候李治就寝。

    过几天,李治临轩命张行成、高季辅充册礼使,前往承香殿册封阿武为昭仪,张内侍、卢常侍随行,尚宫、尚仪、尚服在承香殿设置彩仗仪卫。

    经过宣册、受册、跪拜等程序,册封仪式结束,册礼使回宫复命。

    龙子满月了,武昭仪请李治为龙子取名,李治想起道教的一句谶语“老君当治,李弘当出”,就给龙子取名叫李弘。

    武昭仪又请接阿娘杨夫人和姐姐武顺进宫来看护弘儿,李治欣然同意,叫符宝郎送鱼符给武昭仪。武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