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幻影仙风

    第二十六章 幻影仙风 (第2/3页)

奖女儿。武顺也有了心事: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名份呢?

    李治看到武昭仪终于开心了,便带着武昭仪一家游览万年宫。

    万年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位于渭北天台山上,四周有石臼山、碧城山、凤凰山和童山,层峦叠嶂、青山绿水、风光秀丽。

    宫内一处泉水旁边立着一块石碑,武昭仪定睛一看,原来是欧阳询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

    铭文说: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与武昭仪的感观一致。

    第二天,李治又带着武昭仪一家前往郿县太白山北麓的汤峪口凤泉温汤洗澡游玩。一路行来,但见天高地阔、莺歌燕舞、鹿奔兔蹦,花草繁茂。

    贺兰敏月看见山路边的槐树都开花了,跳起来想摘槐花吃,可惜摘不够。

    李治从随从手中接过带钩的长竹杆摘下一串串白色的槐花给贺兰敏月,敏月挑出干净的槐花香喷喷地吃了起来。

    到达凤泉温汤泡过温泉后,李治和武昭仪、武顺欣赏丝竹歌舞到晚上。

    次日早上,李治又带着武昭仪一家到太白山半山腰的青牛洞游玩,顺便到洞内供奉的太上老君神像前烧香祈福。

    进入洞门,看到庭院当中有一尊一人高的老子骑青牛石像,众人忍不住用手触摸青牛。

    这时,从道观内转出一位中年道士,手持马尾拂尘,身穿黄紫仙褐法帔,头戴芙蓉冠,脚穿圆头阔底麻布鞋,仙风道骨,神采奕奕,健步而来。

    看到皇帝仪仗,中年道士俯身下拜道:“贫道叶法善远游到此修行,圣人驾到,有失远迎,尚祈恕罪!”

    李治笑道:“看先生外表鸾姿凤态,眇映云松,当是妙理玄畅,修得天真啊!”

    叶法善对:“贫道少传符箓,兼习辟谷占卜之术,现精修三清教法,能厌劾鬼神,已经修炼至洞玄法师境界。”

    李治手捋髭须,点头说:“能修炼至洞玄法师境界,离三清上境就不远了!”回头对武昭仪说:“高人在此,为什么不请他占筮一卦,解开心中疑问?”

    武昭仪出列,对叶法善行礼说:“先生既然会辟谷占卜之术,恰巧妾遭遇变故,胸中块磊淤积,不知未来命运如何,还请先生为妾占筮一卦,不胜感激!”

    叶法善回礼对:“娘娘有命,敢不尽心?请跟贫道到陋室一占。”

    众人来到道观客堂,叶法善从竹筒中取出五十根蓍草交给武昭仪,然后按周易占筮法,以三变得一爻,重复六次,共计十八变,得六爻,由下而上排列组合成一卦。

    卦象画好后,李治屏退仆从,叶法善说:“此卦大吉,其卦遇姤。姤,女后,暗示娘娘能母仪天下!”李治和武昭仪都大吃一惊,盯着叶道士。

    叶法善说:“姤,表示相遇、邂逅,二位的相识一定缘自偶然的邂逅,对不对?”李治和武昭仪点点头。

    叶法善继续解卦说:“姤卦是一阴爻五阳爻,表示一阴遇五阳、一柔遇五刚、一女遇五男,一生能与五位天子相遇,所以娘娘健康长寿,福寿无疆啊!”

    武昭仪露出微笑,李治惊讶道:“先生明明说的是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嘛!她一生遇到过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五位汉天子。”

    叶法善答:“没错,贫道以为娘娘就是孝元皇后第二。请看卦象,九二和九五阳爻分别居于下卦和上卦的中位,表示与娘娘相遇的大唐两位皇帝居中得位,能使天下大行亨通啊!”李治露出激动的表情。

    叶法善又说:“贫道恭贺陛下得到刚正之柔、幽贞之女、后宫良佐,天下将如风行草偃一样闻风而动,听令而行。贞观之治将在陛下手上发扬光大!”

    李治大喜道:“果真如先生所言,当接先生入京,封官加爵,同享荣华!哈哈……”

    李治又在心里暗想:既然武昭仪和王皇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是时候在她二人之间作个取舍决断了。

    事后叶法善领着众人游览青牛洞风光。

    山上怪石嶙峋,山下泉水叮咚,草木葱郁,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武昭仪笑道:“妾在宫内活动的范围很小,出宫后游览秀丽山川,心胸一下子就开阔了。”

    李治戏说:“当年周幽王花了一千两黄金想买褒姒一笑,结果只买到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馊点子。朕仅凭一个加封的点子,就能博得美人一笑,为国家节约了一千两黄金啊!”

    武昭仪笑道:“那把节约的一千两黄金交给妾花吧!”李治说:“一千两黄金算什么?以后朕给座金山你花,怎么样?”武昭仪笑道:“好啊!”

    在凤泉温汤游玩四日后,李治起驾回万年宫了。

    这期间,武顺替阿妹侍过寝,而武昭仪对此持容忍态度,一是因为她刚刚生女不久,又受到惊吓,所以不能侍寝;二是当时正处于宫斗争宠的关键时期,不能让李治投入异姓的怀抱。

    一个月后,杨夫人和武顺带着贺兰敏之、敏月回长安上学去了。李治和武昭仪继续留在万年宫休闲度假,享受幸福的二人时光。

    闰五月三日夜,大雨滂沱,山洪突然暴发了。洪水冲进万年宫的玄武门,守门的宿卫士兵都惊呼逃散了。

    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嘲笑他们说:“哪里有宿卫之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