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石淙诗会
第一百零三章 石淙诗会 (第2/3页)
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这首诗的大意是:嵩山的奇峰险谷和洞天福地比道家经典记载的仙境还要奇妙。秀美的山峦象忠诚的侍卫一样镇守着洛阳紫微宫,为神都遮风挡雨,使得神都和京畿一带露霜均匀,风调雨顺。
万仞高岩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的照射,千寻幽涧中有蓝天白云的倒影,就象在洗云衣一样!暂且停留在这欢乐的筵席上,欣赏仁人智士的诗吧!等到傍晚时分再起驾回宫,群臣跟随在鞍前马后,前呼后拥,车轮滚滚,尘土飞扬!
写完《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后,武曌说:“朕的序文和诗都完成了,下面请各位仁人智士各题四韵,咸赋七言。”
宫女们端来文房四宝。王公大臣们展开纸卷,有的慢慢磨墨,仔细构思,准备吟诗。有的快速磨墨,提笔即写,写了两句后却又放下毛笔,两眼望天|!
武曌起身离座,从容行走到王公大臣们的案几前观赏。
张昌宗粉面含笑,酷似莲花,他抬头对武曌说:“石淙涧风光旖旎,人在石上坐,心在画中游!臣想起了嵇康和孙登,如果他们面对此情此景,一定会弹奏《广陵散》曲,歌唱阳春白雪,在山顶上长啸,似鸾凤之音,响彻岩谷吧!”
武曌笑着夸奖了他,说:“莲花六郎说得真好,你也象嵇康和孙登一样带有琴剑的仙气呀!”
张昌宗又说:“臣和各位仁人智士在此陪伴陛下欢游石淙阆苑是多么的愉快啊!陛下完全不需要辛苦疲劳地前往崆峒山求仙访道了!”
武曌点点头,说:“这儿的石淙阆苑和崆峒山比起来,也不遑多让嘛!”
武曌走到侄儿武三思的面前,见他写了两句“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又乘龙”,说:“略显平淡,还要在描述景色上下功夫呀!”
武三思恭敬地说:“臣遵旨!”说完冥思苦想起来。
武曌又走到国老狄仁杰的面前,见狄仁杰尚未动笔,说:“国老不必着急写,慢慢构思,慢慢酝酿!”
狄仁杰手捋银须,呵呵一笑,说:“请陛下放心,四韵七言难不倒老臣,老臣一定写一首好诗献给陛下,为陛下的盛宴助兴!”
武曌又走到左奉宸内供奉杨敬述面前,见他写的是“岩前暂驻黄金辇,席上还飞白玉卮”,点头道:“描写生动,能使后人明白宴会的用具,很好!”
英俊潇洒的杨敬述对道:“微臣拙作,陛下见笑了,微臣真希望时间过慢一点,盛宴能够举办久一点,晚霞能够晚点到来!”
武曌也笑道:“好哇,朕跟敬述的想法一样啊,真希望能和各位仁人智士在这美丽的石淙涧多待一会儿呀!”
参加石淙盛宴和石淙诗会的仁人智士有:太子武显、相王武旦、梁王武三思、奉宸令张易之、麟台监张昌宗、内史狄仁杰、凤阁侍郎姚元崇、鸾台侍郎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著作郎崔融、给事中阎朝隐、司农少卿徐彦伯、正谏大夫薛曜、左奉宸内供奉杨敬述、太子少詹事沈佺期、司封员外郎于季子等十六人!
十六位仁人智士们分别以《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和《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为题赋诗。一个个妙笔生花、文采飞扬,十六首诗扬葩振藻、璧坐玑驰,详细描述了石淙涧的人间美景,热忱歌颂了大周朝的盛大景象!
盛大的石淙诗会共得十七首诗,武曌敕命薛曜书丹,用天、地、圣、星、国等武周新字书写,然后派工匠雕刻在平乐涧的崖壁上,称为摩崖题记!
薛曜书丹的摩崖题记共有三十九行,每行四十二字,前面是武曌的夏日游石淙山诗并序,后面是王公大臣创作的十六首诗,铭刻记载了石淙诗会的盛况。
正谏大夫薛曜是当时才杰,他的书法瘦劲奇伟,挺立秀润,结体疏朗,自成风格,称为鹤体,被历代书家评为瘦金体之祖。
薛曜还与王勃是世交,他的祖父薛收是王勃的祖父王通的学生,王勃游历绵州时与薛曜道别,写下了《秋日别薛升华》诗一首赠送给薛曜。
十六位有仁有智的王公大臣们果然都有潘江陆海之才,在石淙诗会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创作的七律诗至今仍然朗朗上口,读后嘴有余香。
现将摩崖题记上的十六首名诗罗列如下,供读者仔细欣赏: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太子李显
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
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相王李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