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真实、虚伪与任意

    第16章 真实、虚伪与任意 (第2/3页)

就是魔鬼一样的题目。

    他又回头看了一下,转发者果然也没有给出答案。

    这种看到自己喜欢的问题,却解答不出来的感觉,实在是让人难受,不过大家一起难受总好过他一个人难受,随手就将这条微博转发了。

    然后他又往后翻,想要看一看后面的题目是不是更难,然后就看到了《彗星来的那一夜》。

    嗯?

    什么鬼,难道这是一个电影宣传。

    他这么一个堂堂影评人,就这么不知不觉为对方打了广告?而且还没有收费?

    简直就是天理不容啊!

    想要删除微博,可是自己已经发出来了,再删掉反而不太好。

    接着他就又产生了好奇,打开视频网站搜索了一下这部电影,然后点击观看。

    打开看了之后,十五分钟的闲聊让他不知道这部电影在讲什么,但是随即之后的剧情反转简直超乎他的预料,脑洞频出,丝毫没有尿点,让人看着大呼过瘾。

    一部电影看完,他又看了看出题人的最后五个问题,都是关于《彗星》这部电影的。

    但是他却发现自己一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第一个问题:

    停电之前,我们看到了几个米克。

    米克就是电影之中其中一个人的名字,黄一公思索着,停电之前也就是他觉得有些平淡的十分钟,那个时候难道已经暗中发生了什么吗?为什么没有注意到?

    然后黄一公就决定先专攻这一题,只看前十五分钟。

    身为电影测评人,他当然知道,就算是电影再烧脑,自己也不需要浪费脑细胞来思考剧情,只需要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就能搞定大部分难题。

    而这,也是他最喜欢做的,也是他觉得最有成就感的。

    电影的停电前的十五分钟,第一遍播放、第二遍……

    每一次他都只关注其中的一个细节,他选的就是一个人,这是最可能有变化的,尤其是米克。

    就这么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黄一公的揉了揉有些酸的眼睛,然后在网上发了一个影评。

    老黄说电影:“推一部最新发现的烧脑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编剧的脑洞简直大到天际,一部电影之中充满了各种细节,有可能一不注意就会错过,这部电影写的影评有可能会涉及剧透,所以我也不写多,就写开头的十五分钟,后面的惊喜要靠你们自己发现。”

    然后下面就是一个大大的文章连接。

    正文:

    “或许有人看过了这部电影,觉得这部电影的前十五分钟有些平淡,仅仅只是为了引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