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事件(3/5)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事件(3/5) (第2/3页)

概是李雪健老师跟僧人的那句对话: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偏偏是我儿子丢呢.

    僧人回答: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了,缘灭。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缘…

    每一寸土地,你都在上面生过,死过。每一个众生,都做过你的父母,多行善业。

    没办法,你总要给人以慰藉,只能在宗教哲理中寻求慰藉…

    所以,给人的感觉没那么爽…

    好在李雪建老师和彭玉昌两人的精彩演绎掩盖了这一缺陷,整部电影看起来很自然,豆瓣评分7.6分…

    好,次要两部电影说完,重点说说《叶问3》!

    为什么说重点?

    因为《叶问3》造假的事情,属于板上钉钉——很罕见的被上面不点名批评!

    通常来讲,电影票房造假多是单纯追求高票房,在电影上映的开始几天,片方和发行方自己掏钱买票房,为电影制造声势,吸引观影目的性不强的观众,从而带动后续真实票房增长。

    但是,《叶问3》不太一样,发行方通过《叶问3》的票房刺激二级市场…

    《叶问3》的发行方是搞金融的!

    其实,搞金融的进入电影行业,本身就是不合理…

    无论哪个行业的金融创新,一定是建立于健康资产的前提——任何不良资产的证券化,最终都将掏空这个行业。

    将票房作为资产证券化,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电影产业的金融创新,但给资产注水、用吹出的泡沫掩盖资产的中空,与赌桌上出千、作弊无异。

    这已经不是‘不正常’竞争能够写明的,直接说这是违法的!

    你自己买票房,然后通过二级市场割韭菜…

    中国电影绝不应该是庞氏骗局的载体,电影人也绝不应该成为鱼肉散户、老百姓的中介!

    电影本身属于依赖内容创新的产业,一旦被以买票房为实质的所谓金融创新驱动,内容的创新将失去动力。

    而资本也会很快踏着电影产业的干尸,走向另一个产业去继续吸血!

    简单来讲,《叶问3》的发行方就是搞P2P旁氏骗局的,自己给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