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自谋前路

    第三十九章 自谋前路 (第2/3页)

能正眼看吴军?

    别说荆州军,田信也看不上吴军。

    孙权几乎已经放弃进军中原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如何生存、苟全性命才是孙权要考虑的事情。

    在这个季汉、曹魏力量对比即将发生颠倒的关键时刻,孙权可能比任何人都要惧怕汉军压垮曹军。

    孙权的背刺,几乎无法避免,尤其是西线战场、中线战场汉军连战连捷的情况下,孙权更恐惧汉军力量壮大。

    人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其次才是理想。

    田信立在甲板眺望上游湘水、长江,再看看巴丘城外的吴军营地、水寨,鼎盛时这里曾驻扎过三万余人。

    吴军若再一次背盟,这里就是吴军的前军集结地,能长驱直入直捣江陵、夷陵、公安,还能一举斩断武陵、零陵二郡与江陵的联系,整个荆州战场会被吴军分割的支零破碎。

    汉军比曹军强,曹军比吴军强,这已是各方公认的事实。

    吴军背盟,为取得胜利,必定是倾巢出动,规模可能超过十万。

    田信思虑及此,不由长叹一口气,谁敢相信孙权会二次背盟?带着天下人眼中最弱的军队,袭击最强、巅峰状态的汉军?

    他眺望江陵方向,思索吴军背盟后,自己的前路。

    除非现在刘备亲率三五万大军到荆州来,否则没有办法阻止孙权背盟,这已成定局。

    公安守将傅士仁,江陵守将糜芳的叛乱,是一个关键。

    傅士仁投降的最干脆,也是公安丢失后,江陵失去外围屏障,糜芳手中兵力稀薄,加上傅士仁劝说,糜芳才投降。

    所以吴军背刺时,自己无力救援、抢夺长江南岸的公安城,自己只能守护江陵,将全军家眷保护住,不使落入孙权手中。

    可保住江陵,江陵城中到底是糜芳拿主意,还是自己拿主意?

    思索及此,田信感觉背上的箭伤有些痒痒。

    又有个问题,刘备是个恩怨分明的性格,如同一个侠客。

    如果自己装死,坐看糜芳出城投降,又夺回江陵……难免有让刘备出丑的嫌疑,也有乘机报复北方人的嫌疑,以刘备的性格一定会记仇。刘备报仇不像孙权能隐忍十几年,刘备是不隔夜的。

    所以自己不能看着糜芳自寻死路,还得救糜芳,要维护刘备的面子,要维护大局。

    至于关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