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变法

    第二百一十章 变法 (第2/3页)

    潘缓缓点头:“我有三策,愿告于吴侯。”

    “先生明言。”

    “首策是借势长存以待天时之变,今汉主、魏主皆存吞吴之心,如田孝先《三巴图》所示,此汉魏二强争雄之际,吴侯不可与之争锋也。今吴侯年富力强,魏有边郡胡虏侵扰及萧墙之祸,汉则储君幼小,兼有关张田三氏之祸,此三氏如鲁之三桓,必生变故。”

    孙权听着眉目舒展,很是认同这番话,这都是他眼里的事实。

    “不拘汉魏如何变乱,吴侯当遵循扶弱抑强之道。唯有如此,江东才可励精图治,壮大人口,积蓄国力。待汉魏争锋国力虚弱无以为继时,便是吴军出师之际。”

    “西有长江,北有淮泗,江东以舟船之利,兵马调动虚耗甚少。可依秦扫六国之例,多遣策士游说汉魏,汉魏割肉奉吴,吴益强,二国渐弱。彼更弱,更惧吴,必争先贿吴以图自存。”

    “期间汉魏二国有变,能裂则裂,能分则分,复春秋战国版图,大利于吴。”

    潘说的缓慢,孙权听的认真。

    潘口吻又一转:“江东求存于汉魏之侧,汉主、魏主雄才大略深谋远虑,自不会放任吴侯壮大,会谋求分裂江东,去吴侯之势。”

    “因而,在此汉魏争雄无力干扰之际,吴侯应行强干、自壮之策,以固江东根本。”

    “强干首在名号,当以王号居中,分立广州、江夏、武昌、淮南四都督于外自守。吴侯居中,行严法以求公正、厚抚民以促生育、剿并诸夷可除腹心之患,亦有壮大人口,拣选吏士之意。”

    “吴侯居中大治,人口繁盛,国野膺服,四都督戍守于外,沐浴吴侯恩德,皆心悦诚服不可反也。”

    “秦有河西之败,险些亡国。后孝公以商鞅变法,自此跻身强国,列国畏之如虎。”

    潘说着展臂指孙权身上的绯紫蜀锦衣袍:“愿吴侯能弃此衣如烂履,以身作则节俭风俗。以勾践、商鞅、吴起之法为宗,施行变法。”

    说着潘露出微笑:“如此上至吴侯,下至国、野之民,皆系于一法,积蓄国力二十年,何愁不能兴兵雪耻?”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潘口吻幽幽:“我来江东,是为复仇雪恨而来,非为爵禄富贵。吴侯若能用我,我愿以商鞅、吴起为楷模,视死如归。吴侯若不能用我,拨发狭地百亩,我愿做一耕农,不问世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