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阶

    第二百一十五章 阶 (第3/3页)

;下军校曲长,中军校营督,上军校军司马三级;下军将为杂号将军,中军将为名号将军,上将军为四方、四征将军,再上就是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大将军。

    这套军阶将军以下有十级,层次清晰,不长不短,方便施行。

    有西园新军为前例,这套军阶施行过程中,以军中追求效率的风气,下军尉、中军校、上军将之类的会在书面简化掉军字。

    对,军没了,宝盖头没了,车也没了。

    不过以军中吏士喜好颜面的习俗来说,官衔自然是越长越威风,比如宇宙大将军之类的。

    所以口语中,下军校会被称呼为下军校尉,书面则简化为下校……可能会嫌下字不好听,改为富有朝气的少。

    少尉、少校、少将怎么出现的,现在依旧会正常的出现,纯粹是同源文化下的人性使然。

    这是必然,不是偶然。

    至于底层没有人权的下士,自然不会有人帮着改为少士。

    为了公平,田信省去下士,选以通俗易懂的‘公士’代替。

    “年关前,各军各营重编军书,以现有职责、功勋确定军阶。”

    田信当众宣布后,又问:“诸君可有补充,或建议?”

    庞林稍稍考虑就开口:“夏侯,军字繁复乃西园军旧有之物,我军宜精简省去。下字不宜,可能更改?”

    下尉、下校无所谓,在座的将军都是下军将军阶,如果省掉军字,岂不是成了下将?

    这些将军、行军司马眼巴巴望来,田信自然秒懂笑说:“好说。”

    伸手接住笔,苦笑不已写了一个‘少’字举起来展示:“士衡兄以为如何?”

    “夏侯才思敏捷……”

    庞林夸赞之声戛然而止,故作认真追问:“夏侯应是有腹稿,还是未卜先知?”

    “腹稿。”

    田信没好气回答一声,对众人说:“少字军中不常用,我故省却,看来是我多虑。”

    申仪正色回答:“夏侯不可自轻,纵是以大将、小将来分军阶尊卑,末将也是情愿的。”

    孟达、孟兴父子连连点头应和,这才改制占便宜最大的就三个人,郭攸之、傅彤以及由虎牙监一步转为虎牙将军的孟兴。

    至于始终担任田信部曲督、亲卫将的田纪突然领征北军三营战兵……没人质疑,田纪不是稻草人,军中自然有朋友,有威望。

    军队存在的目的是打胜仗,能打胜仗,内部人事变动只是微末小事。

    就现在,刘备若封蒙多为百户侯,也没人说什么,蒙多价值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