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

    第三百七十章 落幕 (第2/3页)

军规模介于三五万之间,足以让江东鸡飞狗跳。

    只有迅速退兵才能保全根本,江东就是根本,失去江东,大军在外无异于丧家之犬……或许一夜之间就能分崩离析,烟消云散。

    可问题就那么摆在面前,算计来算计去,孙权废了多大心力才得到淮南地?

    现在撤军,岂不是等于之前都做了无用功?

    哥哥给弟弟认错很困难,父亲给儿子认错更困难,君上给臣子认错……不仅困难还凶险。

    让孙权承认外交手段失败?承认诈取淮南地是失败的策略?

    如果没有采取外交手段,吴军主动退回江东,哪有现在这么多事情?

    吴军的体量、战力决定了选择的范围,首先排除了军队两分,军队分在淮南、江东两块区域驻守,那淮南挡不住刘封、臧霸、曹休,江东也挡不住汉军。

    所以吴军要么不管春耕,就现在发兵去打刘封,在汉军有所举动前,破坏刘封的春耕,然后主力迅速回防江东。

    战果是刘封春耕受影响,夏收、秋收后只能勉强固守,防御魏军的攻击;而吴军留守万余人,就能守住寿春、合肥。

    代价是江东的春耕、生产也就废了,今后两年时间里只能固守、做积蓄。

    再要么象征性留小部分兵力守御寿春、合肥,主力返回江东,抵御汉军。

    战果是有更大把握击退汉军偏师,保住江东主体;代价是无力继续干涉中原,而这一退,将校军吏很难鼓足勇气再来中原。

    怎么选,众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至今无果,就是顾虑孙权的颜面,以至于全军表现迟钝,什么都后知后觉一样。

    潘濬表面上也为这个问题苦恼,真要让他做选择,没什么好犹豫的,秉持汉军一贯的优良传统,先撞上去,打一架再说。

    立刻提兵北上,先把刘封的春耕生产破坏了,刘封毕竟初立,急需要休缓内部伤口,安抚士民惊慌情绪,要逐步确立威信。

    春耕之际发生一场军事对峙,足以击垮刘封的治民威信,没有两三年休养,刘封无法对外采取行动,无异废掉刘封的行动能力。

    至于耽误己方春耕、积蓄……没什么好怕的,反正今后也很难干涉外界,关上门安心理政,休养战争创伤即可。

    等刘封恢复对外干涉能力,己方也就恢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