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隐患

    第三百七十二章 隐患 (第2/3页)

 这大概跟小孩写作业时,旁边有个提着鸡毛掸子的暴躁老娘类似。

    随着一条黄河鲤鱼上钩,曹丕才问:“文和公,国家隐患何在?”

    “陛下,隐患事小,大患皆明,为世人所见。”

    贾诩眨动眼睛:“陛下所问隐患,约有二。一者匈奴五部,二者河西乱羌。”

    羌部发展至今有三种,一种是先零羌为主的东羌联盟,曾一代代迁移蔓延到上郡、太原甚至河套一带,在桓帝时期被彻底扫灭。

    第二是西羌,东羌灭亡后西羌也被打的四分五裂,有的逃遁,有的成了依附汉军的河湟义从。

    第三是乱羌,乱羌部族成分复杂,没有显赫的宗族谱系,部族首领出身不明,内部掺杂汉人、鲜卑、匈奴、月氏。风俗也多变,糅合各家,怎么方便怎么来,谁强就依附谁。

    乱羌可以视为杂胡的一种,也被诸胡称之为杂种羌。

    诸胡部族也是存在鄙视链的,抱上中原大腿的乌桓鄙视分裂、衰弱的慕容中部鲜卑;慕容鲜卑鄙视父匈奴母鲜卑的宇文东部鲜卑;宇文东部鲜卑又鄙视被打跑、父鲜卑母匈奴的拓跋西部鲜卑;拓跋鲜卑鄙视衰弱的匈奴,匈奴鄙视破碎的西羌;西羌和所有谱系、传承清晰的部族又一起鄙视杂种胡。

    杂种胡是依附各族的仆从,用得着的时候喊过来用一下,遭灾了就是补血包。

    而拓跋鲜卑西迁、发展已经接近十万落,这严重挤压河西诸胡生存余地。

    河西诸胡内部的竞争在加剧,又只好向内迁徙,躲避拓跋鲜卑。

    他们入境,大魏官吏肯定是要征税的,当地豪强也是要雁过拔毛的。

    身为武威世家,典型的西凉豪强子弟,贾诩比谁都清楚西凉各种动乱的原因。

    造乱的是诸胡,有月氏秦胡,有氐人,有西羌,有杂种羌,最终混合在一起被朝野称之为乱羌,乱羌被董卓收编的部分则被区分为秦胡。

    都是一拨人,造乱的是这拨人,其中西凉豪强扮演着诡异角色。

    倒霉的是派到西凉地区的官吏,倒霉的是为了平乱不断征税的东汉朝廷,每年十几亿的军费预算到底喂到了哪些人嘴里?

    长期的战乱,持续吸走千亿的平乱、维稳预算,把整个东汉帝国拖累、拖瘦了。

    以至于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