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铸币

    第四百三十六章 铸币 (第2/3页)

没人回答这个话题,王甫、裴俊以及回来的郭睦、甘述都在观察关羽的态度。

    关羽肯定会算账,任何一个能独领一军的将军,肯定懂管理,懂经济。

    田信不在,北府的人很抠,账目做的也完善,让朝廷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太多的物资名义上是武当侯国、邓国的,跟北府、大汉郡县没关系;不归大汉郡县管理,那朝廷也就无法强行征调。

    你连豪强的钱粮都不能随意征调,更别想直接征调田信、关姬的钱粮。

    凡事要公私分明,郡县官仓里的东西,朝廷强势征调也是合法行为;可你强征私产……这个头一开,你能征田信的,那田信转手就能强征各郡豪强的。

    比如麦城的钱粮,都是依靠织机生产交易、聚拢来的,织机产业是谁的?

    是关姬的,那织机盈利换来的物资,自然是关姬的私产利润;武当侯国是田信封地,别说丹阳匠坊盈利获取的利润,就是侯国府库里的东西……这也是田信合法的私产。

    南乡郡改来的邓国更不用说,连土地都是关姬、田信的,土地上耕作的百姓都是关姬、田信的领民,这也是不能动的。

    南阳郡就更简单了,北伐撤归时迁来那么多百姓要安置,要恢复生产……这发给百姓的粮食、工具、器械,可都是南阳郡府从麦城、武当、邓国赊欠来的,这是要还的!还有利息!

    哪怕收来的税租就躺在南阳郡的府库里,可这就是欠田信、关姬的借资,大汉朝廷不能动。

    偌大的北府,养军账目始终是亏损的;失去田信、关姬的钱粮接济……可能北府军吏下个月的生活补助就没了。

    谁想越过田信接手北府,那就要先考虑筹钱,应对北府各方面的开支。

    现在田信不在,无法从北府征集钱粮,那么放开铸币权,由北府参与铸币,拿到北府所铸的直百钱,就能采买荆湘豪强的储粮,随即就能缓解朝廷迁移江都引发的粮荒。

    这是汉朝廷守规矩的负面代价,即享受了正面秩序带来的福利,承受这点负面代价、约束也不算什么。

    关羽始终在考虑这个敏感的铸币权,第一次东征前后,本就有给田信铸币权的用意。

    让田信负责建立荆州冶炼官坊,成为大汉第三个铸币中心;既是酬谢田信的功勋,也有换取田信手里冶炼、铸造技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