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据

    第五百四十九章 得要字据 (第2/3页)

牧生产的部族就能安稳生活,在吴质引导下渐渐过渡为半耕半牧;有畜力优势,农耕渐渐成为主流时,那么农业带来的充足粮食,将使关中人口急速增长。

    可以说是欣欣向荣,效仿北府带来的生产优化,和制度优势,现在的雍凉军队充满了活性……就怕大魏突然舍弃关中,或关中被夺取。

    一个光明、璀璨的明天在等待吴质军团,因此战斗意志是真的顽强,他们的战斗,更倾向于保护未来控扼关中的庞大收益、优渥、富足的生活。

    边塞的风沙吃多了,现在来到关中,谁都不愿意离开!

    另一个有战争主动性的势力不是北府,北府也累了,是鲜卑、东胡,这种战争主动性根植于他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发展为掠夺习俗。

    可是呢,吴质雍凉军团有极高的战意不假……可自己麾下的这三千人却没有多少战意。

    其中千人是河北的士户出身,另外两千人是商县、上雒征集来的地方兵。

    兵力结构就是这样,北府又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风气……指望地方兵跟北府死磕,根本不现实。

    而北府又没有杀降的先例,就张辽做下那样的事情,也只是对张辽最后顽隅负抗的部队执行十一抽杀……已经太仁慈了。

    作为一个从乱世里走来的二代将军,河北士户可以说是祖孙三代人从黄巾之乱打到了现在,对于战争的残酷性有深刻认知。

    如何从战争中保命,这都是祖传的经验……可以指望他们去跟胡虏喋血拼命,却不能指望他们主动去死。

    因此,整个城墙上没人去操作弓弩,都争着看田信,不知道他会不会走到城下,然后许诺一个合情合理的劝降条件。

    投降……生存么,不可耻。

    可惜,田信就驻步一百五十步外,右手戴好指套,调整呼吸,左手持弓去看上雒城各处插着的旗帜。

    那么多人头挤在一起,也不知道哪一个是主将,随意射杀没有意义。

    哪怕小概率一击致命,第一箭射死主将……也没啥意义,上雒守军就三四千,虽然是坚城,随时都可以吃掉。

    拖着不吃,就两个原因,第一是逼迫魏军派遣援军,连续挫败援军,能更深刻的打击、压制魏军全线士气;如果魏军没有成规模、像样子的援军,那么各处据点的魏军见上雒无援失陷,自然会动摇。

    第二个原因,就有点可笑了,前锋部队围住上雒,可以猛攻夺取……之所以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