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

    第六百四十二章 收尾 (第2/3页)

   皇帝,毕竟是个没有年龄要求的职业,担任的时候,就要负责任,一个十八岁的皇帝,不能以‘失言’作为借口。

    一时失言,意味着心里常惦记、思索这个事情。

    皇帝一句话,做好事效果不大,可有人要借此做坏事,那真的会死很多人。

    这个事情很严重,这一句话,仿佛刺在了关羽胸口,扎破了肺叶,让关羽太多想要规劝田信的话……说都说不出来。

    赵云、陈到因为性格问题,此刻神色木然,仿佛没有意识到事态的重要性。

    关羽也不是来咨询他们的态度,他们要有个知情的权力,以免发生致命的误会。

    听到府外渐渐传来的打更声,这打更的梆子声又渐渐远去,关羽半眯的眼睁开:“国让,是何看法?”

    “此一时气话,不该小题大做,又不可不防。”

    田豫身子微微前倾:“就是不知,陈公父母、兄长遗骸如何处理?若经妥善处理,告知陛下,其中误会自解。此外,我以为陛下左右侍从之臣,有匡正君上言行之意。而陛下久居宫中,怎会知陈公家事?我以为,有贼子居中挑拨,用心险恶。”

    “嗯。”

    关羽抬手抚须,肯定是有人教坏了阿斗,怎么看都觉得孙大虎嫌疑很大。

    只恨动手晚了,让孙大虎牵连了太多人。

    而董允、费祎这些人又没有尽到拾遗补缺、匡正言行的责任,所以死的也不冤。

    顺着田豫回答的思路,关羽沉重的心绪稍稍好转,有了更多说话的心思:“孝先家事也曾与我说过,当时与孙朗一起走南阳入江陵。途中饥民甚多,又有盗匪掠老弱病人。而行程匆疾,又不敢就地掩埋,田氏及其同行避难之人无奈之下,只能夜中沉尸湖泽中。”

    逃难的百姓队伍里,食不果腹朝不保夕,哪有时间、力气、工具去挖掘坟坑?就是把人卖了进去,也会被其他人悄悄扒出来。

    火葬也不可取,深怕被南阳的魏国官吏察觉,越少生火越好。

    回答了田豫问题,关羽又看赵云:“子龙,皇帝尚年青,尚能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