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

    第六百四十四章 制度 (第2/3页)

用雪橇,与另一批集结在武关要前往关中的贺齐部武昌兵一起北上,这支军队会跟贺景麾下的昭勇率替换,轮流服役。

    雪橇也不是神器,许多山路还得步行,但妇孺老弱、病患倒是可以继续乘坐雪橇,由军士牵引马匹,控制着马儿拉着雪橇缓慢行进。

    现在北府不缺畜力,运力方面也就宽裕的多。

    田信这里返回关中,江都的大朝会、邺都的大朝会也如期举行。

    可以预见,今后三五年内不会再爆发决战规模的战斗,所以国内太多的军队需要重新编制,以适应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拼的就是谁休养的更快,谁发展的最好,这是为下一轮决战做铺垫。

    季汉帝国的军事支出是一个巨大的财政包袱;魏帝国却没有军事相关的财政包袱,正因为没有包袱,所以魏军的战斗意志薄弱,战前容易潜逃,作战时容易溃败,一败就无法再收拾。

    魏帝国的作战方式永远是少量精锐部队当尖刀,数量庞大的士家部队跟着摇旗呐喊……所以魏军的战斗力忽高忽低,原因就在精锐部队的配比。

    当曹操施行屯田制度的时候,就选择了要钱,而不是要战斗力。

    屯田制发展过程中,又选择了向世家、豪强妥协,所以屯田士家的战斗力就更低了。以至于魏军的很多战果,都是依靠朝廷大义,联合割据军阀一起打出来的。

    汉军的问题不像魏军这么严重,就是个简单的财政问题。

    只要裁减野战部队的常备规模,就能迅速降低军费。

    可裁减部队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田信给赵云卫军割了二十个南阳籍贯的营,这些营的军吏不能明着反对,也平日里也没少给赵云制造麻烦,更是故意携带,引发了宫城投石事件。

    就单轮部队裁减,那肯定会有一个手心手背的选择。

    这种时候不需要考虑,肯定是领军校尉、都尉、杂号校尉、中郎将、杂号将军的番号被优先裁撤,这些人转职地方,充任郡县主官;或擢入中枢,充实公卿衙署,再不行也有朝议官这类清贵、有面子的岗位暂做安置。

    所以汉军裁减军队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不论关羽、张飞还是诸葛亮,都能压得住局面。

    杂号将军、校尉只能接受裁减的安排,顶多诽议几句……除了北府自给自足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