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问心无愧

    第六百七十七章 问心无愧 (第2/3页)

子弟,都不是传统的兖豫人,更非谯沛人,都是半路入伙,在军中缺乏根基的人。

    这意味着孙资的影响力只限于中书省,也表明这是个非常能钻营的人,或者有这方面的天赋,不知不觉中始终围绕关键岗位升迁。

    不管是机敏,还是天赋,都表明这个人非常擅长算计。

    如秦朗认知、猜测的那样,孙资一听要单独谈话,其神色就有一种释然、放松之意。

    两人在路边水池旁谈话,水池边上立着一圈栅栏,水池边缘拐弯处还立着一座仰天咆哮的石虎雕像,虎嘴里就是灯烛所在。

    秦朗左手压在剑柄,右手搭在石雕虎头上来回摩挲,想把虎头纹理磨秃……又或者只是想把右手手心的汗迹擦拭干净。

    斜目见孙资靠近,秦朗开口:“陛下已同意孙公计策,只是此事不宜再声张。陛下听闻田豫遣使送来鲜于将军铠甲、遗物,由孙公转送其家?”

    “确有其事。”

    孙资口吻略略颤抖老实承认,不敢多说其他信息,免得被秦朗顺着盘问、咬上来。

    罪官交付廷尉府,还有个审判程序要走,有个国家律令可以援引、申辩,廷尉高柔多少有些原则,不会乱杀人。

    可许褚、秦朗就不一样了,皇帝一句话,许褚就能毫不犹豫的对宗室、元从旧臣动手;也就皇帝一句话,秦朗能让许多官员在衙署里过劳猝死。

    是的,过劳猝死,秦朗去关中接一万被俘吏士时新学到的一个词。

    北府驱使被俘吏士在骊山伐木劳作,过劳猝死、病死了近五千人……目前大魏国内一层层流传,已宣传为近万人。这么个新鲜、生动又合理、还能突出展现官吏公忠体国精神的死法,的确有流行起来的必要大环境。

    何晏被秦朗打的半死不活,现在邺城上下,谁不怕秦朗?

    秦朗见孙资有些站不稳,心中感到荒唐,依旧面无情绪询问:“陛下想知道,孙公可能传信给田豫田国让?”

    “某为国家重臣自不敢交结敌国,自田国让叛国出奔敌国以来,两家已无走动。”

    孙资说着抬起头,挤出笑容:“若是国家需要,孙某岂敢推脱?”

    “好,现在就某与孙公做一笔协议。”

    秦朗微微侧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