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

    第八百三十六章 家法 (第2/3页)

套;府兵是重要的入仕渠道,自有特殊的地位。

    这种特殊地位不能泛滥,一旦泛滥,会形成更大的矛盾;所以府兵有上限,在府兵之外需要存在其他方式的军事力量。

    汉僮仆从军是一种军事力量,郡国征兵也是一种军事力量。

    将征兵的资格线拔高,只允许大户、富户、强户子弟应征;再佐以军中教育、军中选士,那征兵体系内的兵士、军吏自然会有较高的地位。

    如果今后的国子监、州一级的大学只从现役军队中考核、选拔学员……那就能彻底瓦解私学,将当代士人地位与军吏融合、捆绑为一。

    秉持着优选这一原则政策,那现在朝廷的军队就必须裁撤、缩编。

    今后兵士的待遇那么好,自然要缩编,不然会形成更大的财政负担。

    内战的阴云渐渐消散,已经用不上全面动员的吏士,如今春耕陆续开始,正好大规模遣散、撤编。

    绝大多数的兵士并无远见,嗅觉并不灵敏,也就乐的全身而退,错过了这场能改变自己、家庭命运的机会。

    军吏阶层有学识,会思考,能相互交流……自然能大致明白未来道路在哪里。

    他们自然羡慕府兵有严密的教育体系,也有选士、晋升、入仕渠道。

    北府主导朝政,相应的政策自然会向各军蔓延。

    因此这个撤编过程里,撤掉、裁减的多是新兵、底层军士,留下的都是军吏、骨干老兵。

    不管今后用他们重新扩编部队,还是竞争上位,这些人都有优秀的适应力。

    蒋琬作为一个不熟悉北府机制的人,也非北府核心的人,自然不清楚田信的想法。

    军人是最好的工人,工人也是最好的兵源。

    经过启蒙教育的底层军士,入仕无望退役后务农、经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将他们转移安排到工人岗位,他们的纪律性,还有学习能力,远胜于其他途径获取的工人。

    而最好的工匠、技师除了自己培养,从军吏转业外,就剩下罪官这么一个途径了。

    今后的工业发展,需要各种生产资源,也需要各种高素质人才。

    廖立虽在廷尉府住了小半年,可他终究是北府核心,知道北府发展重点在哪里。

    因此,征兵制改革的侧重点在哪里,他也能准确抓住。

    未来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