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广宗

    第八百八十七章 相持广宗 (第3/3页)

下宝贵异常的镜筒,让卫士带着三脚架返回自己营房。

    原木垒砌的坚固营房里相对空阔,蒙了一层布的墙壁上悬挂地图,还悬挂许多素描画像。

    其中就有司马懿的画像,魏延多看了几眼,抬手摸着下巴处络腮钢须陷入疑惑。

    素描画像里的司马懿是一个面目饱满的有福之人,今日看到的却是个长脸鹰鼻的人,应该只是眉目神似罢了。

    那边司马懿回城后,当即书写战书,遣人向汉军大营送来,诸葛亮自是扣而不答。

    次日又是派发战书,诸葛亮依旧扣而不答。

    第二日双方吏士都可以做最后的决战准备,司马懿的战书如期送抵,诸葛亮依旧压制求战心切的将校,选择以静制动。

    第三次不见诸葛亮回信,这种避战行为固然恼恨,可也极大的方便魏军的宣传工作,使魏军吏士的士气、战意得到进一步的上涨。

    很简单么,对方避战,又是被北府限制了骑兵规模的二流旁系部队,肯定不敢正面迎战。

    这意味着突破营垒的保护,扒掉这层龟壳后,就能恣意收拾这支规模庞大,却缺乏作战勇气的旁系、杂牌府兵!

    于是司马懿响应军吏呼声,从城中找了一套鲜红艳丽的女子服饰送入汉军大营。

    大营,魏延、贺景、冯习、张南、高翔、陈式等人看着桌上鲜红女装,一个个眼睛都红了。若不是配合大局,早就出去跟司马懿打决战了,何苦一直忍着?

    诸葛亮面前就摆着女装,似乎是新扒下来的,还能闻到淡淡的花香味儿。

    诸葛亮笑呵呵,略有得意:“彼技穷也。”

    说着扭头看一眼新的主簿李丰,李丰从匣子里取出一页军情递上,诸葛亮接住看一眼又递给魏延,军情在大帐内传递。

    这是关平所部度辽军步骑万人抵达居庸关,已经与驻军中山湖的姜维形成了军势联合。这支机动力量随时可以根据战况做出下一轮行动。

    既可以配合赵云中路军、诸葛亮东路军围歼魏国主力、中枢于邺城周围;也可以向涿郡、蓟县进发,打掉陈群、或堵住后续幽云六镇兵的集结点。

    游牧生活为主的六镇兵,在九月、十月才能陆续回到渔阳、右北平、涿郡一带过冬,这也是他们集结成军的时间点。

    所以目前不需要顾虑六镇兵的后续增援,起码一个半月内,幽云六镇无法集结大规模的骑军南下助战。

    因此姜维、关平、王平这支步骑混编、骑兵为主的部队或许会采用更激进、大胆一点的战术。比如分兵去骚扰蓟县,干扰陈群对幽云六镇的遥控、协调;同时主力南下,配合夏侯兰快速平定赵国旧地,从北面牢牢堵死邺都突围之路。

    军情往来传递回到诸葛亮手里,他环视诸人:“司马懿不难侦测齐侯所部兵马,我以为司马懿绝非束手待毙之徒。今日,会行声西击东之计。”

    魏延嚯的起身,拱手:“末将请战!”

    诸将纷纷起立,争抢一个正面作战的机会。

    这时候李丰已经将广宗、曲梁地图铺在桌上,从木匣里取出代表各支军队的兵棋。

    诸葛亮抓着善守的高翔所部棋子安置到防线东部靠近界桥的地方,看一眼高翔,嘱咐:“昔年陈公与魏鏖战宛口,立百里甬道,因兵力寡少为敌所穿。今固守营地,放任魏军破坏甬道。”

    高翔高声应答:“遵令!”

    诸葛亮又拿起代表魏延的棋子放到西线口,临近曲梁城十七八里处:“文长所部相机而动。我料司马懿必怀有声西击西之意,有突袭邓士载之意。文长移防后,通告邓士载,如何攻防,文长与邓士载协定。”

    见他放权,魏延咧嘴龇牙做笑:“必不叫司马奸贼好受!”

    诸葛亮只是笑笑,嘱咐杨仪:“焦炭起炉,若魏军倾力猛攻一处,以木牛、流马为前驱,冲击其大阵所在。余下各军结八阵,随木牛流马出营迎敌,待其军乱,各军并力厮杀。”

    八阵,是步兵依托车辆组成的一种行军、布阵的兼容阵势。

    简单来说步兵推车行军,遇到战况,就可以快速变阵,形成环车为营的一种阵势。

    更简单的形容就是,这是一种步兵、车辆的数学编组。

    假想敌,就是骑军为主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