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两难

    第599章:两难 (第2/3页)

  片刻后,他到底是道:“阿娘,其实旧的衣裳也能凑合着穿,您不该这般劳累。”

    对于陈三思而言,他从小金尊玉贵,穿过的华丽衣裳更是不计其数,凡是赶不上那些的,其实都只能算凑合。

    是以,新旧都没差,只要干净,都能见人,

    陈老娘只是摇头:“你小小年纪,该穿好的。”

    待到天黑,一家三口又说了几句话,便各自回房入睡。

    这一夜,从未穿过亲娘亲手做的衣衫的陈三思,是抱着那两身新衣裳入睡的。

    此时,陈三思就是陈三儿,陈三儿就是陈三思。

    ……

    翌日,九月初一。

    天还未亮时,陈家父子二人便带着收拾好了的东西,被牛车带着往镇上而去。

    此镇名唤大石镇,镇里只有一间学堂,容纳了邻近各村各处有能力上学堂的孩子。

    因陈老爹参过军,杀过敌,还立过功,作为他唯一的儿子,陈三思也得到了相应的照顾,不仅学杂费全免——也就是不交束脩与住宿费,若是成绩优异,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助。

    这样的补助,曾经的陈三儿也拿了三年,从七岁至十岁,一次不少。

    入了学堂,知道学堂的各种规矩后,哪怕是见识广泛的陈三思都不由得感慨:“这般开办学堂,只怕是要自掏腰包。”

    闻言,陈老爹提着二十斤大米,步履从容:“从升平十三年起,便有了关于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每个地方的学堂,都有国家出资开办,有专人负责,听说收支还算平衡。”

    升平十三年……也就是戚长容在位时的第十三年。

    不得不说,戚长容这一生,确实功绩无数。

    陪孩子报了道,陈老爹便不能在学堂久留,将吃食等东西全部放置好了,这才揉了揉陈三思的脑袋,道:“三儿,按照学堂的规矩,你每月能归家两天,到时候我会来接你。”

    陈三思顿了顿:“我能自己回去。”

    “那可不成。”陈老爹郑重其事的摇了摇头:“现在人拐子虽然少了,但也不是没有,你年纪还小,自己一个人走,委实不安全。”

    听了这一番说教,陈三思只能点头应下,表示明白,坐在教室中,目送陈老爹离开。

    巳正,此教室中的同窗来齐。

    一个约莫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走进。

    原本吵吵嚷嚷的教室立即安静了下来,坐在位置上的孩子们起身,正儿八经地朝上首之人拱手作揖。

    “荀夫子。”

    “礼毕。”

    荀夫子抚了抚胡子,颔首示意:“请入座,还是依照惯例,这九月的第一堂课,咱们先听一则故事,听完了后,你们再各自谈谈自己的想法。”

    话落,教室鸦雀无声,都静待荀夫子的所言。

    “升平十一年,淮阴王上奏升平先皇,欲娶当时皇室的十二公主为妻,与皇家结为姻亲,使得中原与草原的关系更为紧密,得以成为真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