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楼烦闹剧

    第59章 楼烦闹剧 (第2/3页)

上都是轻伤。

    楼烦骑兵战死的只有五百人,而且还包括受伤的、被俘虏的,为什么算进了战死名单?

    因为林胡人渴望报复楼烦人,因为秦军渴望敌人的骑兵首级来叙功!

    秦军渴望人头,闻战而欣喜异常!

    秦法规定,只有在军队服从纪律、作战勇敢、立下战功的人才能授爵。而怎样才算立下战功呢?秦法对此作了非常详细而且具体的规定。比如,一个秦国的士兵在参军之前是平民,没有任何爵位。他参军以后,如果想获得第一级爵位“公士”,就需要获得授予爵位的凭证,即到战场上砍下一颗敌人的脑袋回来。战争结束后统计结果的时候,他就可以凭借这颗脑袋来获得成为“公士”的资格。而有了“公士”资格,就可以得到一顷田地、一处房产和一个仆人。当然,如果砍了敌人更多脑袋,在战争结束后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就可以被授予更高一级甚至几级的爵位,而得到的奖赏,当然也就更多了。

    不仅如此,秦国在爵位等级之间还设立了严格的界限,等级森严,每一级爵位所享受的待遇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就拿士兵的工资来说,第一级“公士”每年拿到的薪水是50石粟米。“石”是秦当时的计量单位,120斤为一石。50石就相当于今天的6000斤。一个士兵每年能得到6000斤粮食,在今天也是很难想象的。这一方面说明秦国为了让士兵勇于上阵杀敌下了血本,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秦国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不然的话,你哪里去弄这么多粮食给士兵发工资?而且,这还是一等爵“公士”的工资,二等爵上造,拿到的俸禄比公士多50石,每年为100石粟米;三等爵簪袅则是每年150石……爵位每高一级,每年所能拿到的俸禄就会多50石,以此类推,到了最高的二十级“彻侯”,每年能拿到的薪水高达1000石粟米,也就是120000斤!

    不同爵位的工资不一样,相应的配套福利也是大不相同。这突出地表现在田地、房产的分配上。我们前面说了,士兵砍一个敌人的脑袋,回来就会获得最低的“公士”爵,可以得到田地一顷,房子一宅。而爵位越高,得到的田地也就越多,宅基也就越大。至于房子,和田地一样,也是按照爵位的等级依次递增。

    爵位不仅和物质利益直接挂钩,还和人的地位密切关联。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军内的伙食。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每逢开伙吃饭,爵位不同的人,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爵位越高的人吃得越好:二等爵位的“上造”吃的只是粗米,而三级的簪袅就有精米一斗、酱油半升和菜羹一盘。可以想象,爵位更高的上造、左更,吃饭的时候肯定是有鱼有肉,山珍海味了。

    为了获得尊严,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地位,秦人肯定是对爵位充满了狂热的向往。尽管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办法达到“卿”、“侯”的地位和等级,但高额的奖励仍然在不断刺激他们竭尽所能地去追求更高一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