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渔翁得利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65章 渔翁得利 (第1/3页)

    就燕国所处的军事地理位置而言,北边胡狄,东接田齐,西连强赵,曾经一度弱小,“东不如齐,西不如赵”。但经过燕昭王、苏秦、乐毅等人的苦心经营后,北破东胡,筑长城,置五郡,基本上解决了胡狄扰边的忧患;又东败强齐,虽然功亏一篑,但元气大伤的齐国,一时难以对燕构成威胁;唯独西边的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势力大增,南征北战,国力大振,俨然一介大国、强国,不可须臾小视。面对这样一种“国际形势”,聪明而睿智的燕国决策者,本来应该力求和好于赵,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燕昭王之后的燕国,几乎是江河日下。而错中之错,恐怕莫过于挑衅西邻赵国,发动燕赵战争,使两国兵燹交迭,落得个两败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得“渔翁之利”的是东面的齐国(小利)和西面的秦国(大利)。

    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赵括战死沙场,赵国失去四十余万精锐士兵,赵国元气至此大伤。

    而就在此时,燕国不断地落井下石,不断地挑衅赵国,但是最终也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损兵折将,失去了栗腹、剧辛等大将。

    公元前265年,燕国封君高阳君荣蚠(宋人)率兵攻赵。赵孝成王以割让济东令卢、高唐、平原陵三城予齐的代价聘请齐人安平君田单为将,由他率军还击燕人。田单此次还击,一举拔燕之中阳(今河北唐县西)。

    公元前259年,赵国抵抗秦国的邯郸保卫战尚未结束,赵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竟然率领原燕国之众叛归燕国。此举无异于落井下石,见死不救。

    公元前256年,燕国或许是想趁火打劫,派兵进攻过赵国的昌城(今河北冀州区西北),五月而拔之(《史记·赵世家》)。昌城去燕下都有数百里之遥,业已深入赵国腹地,逼近沙丘宫。

    公元前251年,燕相栗腹至赵约欢,以五百金为赵孝成王祝酒。栗腹在赵国耳闻目睹了赵国长平之战后的“凋敝”情景,认为有机可乘,返国后禀报燕王:“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为壮,可伐也。”燕王召见昌国君乐閒,乐閒劝燕王不要进兵赵国,“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燕王说:“吾以五而伐一。”乐閒仍然认为赵国不可伐。燕王怒火中烧,执意要伐赵;而群臣也都认为赵可伐。但大夫将渠仍然忠言进谏,先与人五百金通关约交,后又起兵攻伐,这是不祥之兆啊,出兵必不成功;但燕王不听。这一年,燕起二军、车二千乘伐赵,一支由栗腹统帅攻鄗(今河北柏乡北),一支由卿秦统帅攻代(今河北蔚县东北),燕王也自将偏师随其后。赵国也随即起兵迎击,廉颇击破栗腹于鄗,乐乘击破卿秦于代,燕军大败而逃。廉颇率军一路追击,赵国大军挺进五百余里,直至围困燕都。燕国招架不住,派人请和。赵不答应,说非得让将渠来“处和”才肯罢休。而此时乐閒已奔走赵国,燕王便以将渠为相以处和。这样,赵军才解围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