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火中取栗(二)

    第259章 火中取栗(二) (第2/3页)

按照原历史上的情况来看,三月一日,秀吉会亲自率领三万两千的直属部队,从京都的聚乐第出发。不过,在此之前,先锋德川家康早已出征。

    三月二十五日或二十四日,作为先锋的德川家康军,与北条氏的前卫——守卫伊豆诸城的军队开始短兵相接。秀吉方对于北条氏的各支城,也早就做了详细的调查,哪座城有多少兵力,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己方实力被对方掌握这一点,北条家也是清楚的,对方能够出动的军队至少是自家的数倍,他们同样清楚,故而对于自家腹地忽然冒出来的海贸同盟势力,北条家又开始争吵起来。

    首先是对于这支力量的目的判断,北条家出现了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海贸同盟此来其实是秀吉的阴谋。这个观点主要由对秀吉经济实力的估算来支撑,因为在海贸同盟经营日本贸易这十余年里,海贸同盟的风格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话来归纳“要钱不要命”。

    不要误会,这不是说海贸同盟武力抢掠,为了钱连自己的命都不要。这句话是站在日本人的立场来说的,指海贸同盟只想赚钱,不想杀人。

    由于这个固有印象,北条家一部分人认为海贸同盟肯定是收了丰臣秀吉的大笔报酬,帮丰臣秀吉在北条家的腹地先捅一刀——因为海贸同盟本身很有钱,所以肯定只有丰臣秀吉有足够的财力“收买”他们。

    但更多人还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理由是海贸同盟一到就向北条家提议“租借”,并且明确表示愿意付租金。人家既然肯给钱,而且表示租金可谈,那指责他们是收了丰臣秀吉的钱做雇佣兵就没道理了。

    北条氏政这一次总算判断得比较快,认为不管怎么说,可以先谈。于是北条家开了一个自认为的高价:海贸同盟出资每年一万贯(永乐通宝)租借三崎城及附属地区,或以当前价格的大米来支付。

    此时的日本经济水平很低,三崎城又不发达,一年的税收顶破天也才区区两千多贯,按照每年一万贯来算,北条家赚得盆满钵满。不仅如此,那个可以用大米支付更是坑上加坑,因为马上就要大战了,各种粮食的价格都是一天一个价——不对,是一天几个价,天天都在涨。而大米作为武士阶级的主粮,更是涨到让人目瞪口呆。

    决议既下,次日一早便送去了罗远手里。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罗远当场表示接受,并表示愿意提前支付五年的租金,其中两成以永乐通宝支付,八成以大米支付。而且“为示诚意”,他愿意率领派船前往小田原城海边,当面与北条家达成交易。

    罗远提出的唯一要求也“妙不可言”,因为他要求租借三崎城五十年,每五年进行一次支付。

    北条家风雨飘摇,海贸同盟居然要达成这样的长期租赁,北条家收到消息简直欣喜若狂。要知道,哪怕是这一次的交易,北条家也能直接获得一万贯永乐通宝和大量大米,这对于稳定“笼城战”中的小田原城是有极大意义的。

    要知道,此时日本的大米亩产非常低,单季米的亩产大概只在200斤出头。

    当然,想估算古代米的价值非常麻烦,必须把所有情况都换算为古代标准。之前说过,日本此时的平民不是不吃米,他们只是不舍得**白米,因为白米、大豆之类的农作物的价格是最高的,也是大名最喜欢收集的。

    农民省下值钱的作物,吃些赤米、黑米、玄米乃至米糠、杂谷等等农作物充饥才是最划算的。由于资料不全,后世学者只能将手头的数据“理想化”处理。

    战国时代很难推算稻米在食物里所占的比例,不过有一份明治七年的数据显示,当年的农业占全国产值约6成,稻米约占总产值的4成,占农业的62.8%,那么按照这个比例,去掉烟草等经济作物,以及甘薯等外来作物,稻米产量在米、麦、豆、杂谷、果实等农作物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为76%。

    假如16世纪末水田是100万町,每反平均产1.4石,旱田50万町,每反平均产1.2石,总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