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援朝抗倭(九)任职建议

    第277章 援朝抗倭(九)任职建议 (第2/3页)

脱身。此时的陈璘不但自己重新获得了自由,更重要的是他已经详细掌握了这伙山贼巢穴内部的情报。

    于是,他在返回之后带领明军一举击溃敌人,生擒了卓文胜。此后多年,陈璘一直身处广东平乱的第一线,并且多次领兵击败当地贼寇。

    时间来到万历元年,那时候的陈璘凭借着自己的军功,已经升任广东都司佥事,成为了一员高级武将。陈璘刚一到任,便组织了对于贼寇邓胜龙的征剿行动,这也是陈璘军旅生涯中第一次单独主持的军事行动。凭借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陈璘利用提前布置好的埋伏,生擒邓胜龙大胜而归。

    万历二年,陈璘再次领兵参与了对粤东大盗诸良宝的作战行动。诸良宝早在隆庆年间就作为盗匪受到过朝廷的打击,随后选择归顺朝廷,并且接受了巨额的封赏。

    可是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诸良宝就再次复叛为匪,当地明军难以与之匹敌,粤东一带再次陷入动荡之中,诸良宝还大兴土木,修筑了易守难攻的城寨用来对抗官军。

    当年春天,陈璘自告奋勇,愿意率领3000明军平定诸良宝。当时担任两广总督的殷正茂大喜过望,为了保证作战的顺利,还特意授予陈璘“一切机宜,毫不中制”的战场处置权,同时允诺如果此战成功就向朝廷奏请升任陈璘为参将。

    殷正茂此人本书前文有述,他本来不算高党(此时指高拱门下或盟友),但后来由于高拱外举不避仇,举荐他为两广总督,继而开始渐渐走近高党一边。

    这有点像原本张居正的门生梁梦龙,后者也是因为高拱不看关系看能力的公平任用而逐渐成了实学派,而且还是铁杆高党,对高务实后来帮助甚大。

    言归正传,三四月间,陈璘领兵来到褚良宝的城寨之外,他选择先行建造高大的望楼用以观察敌巢内的具体情况,同时又命令士卒每人准备一束干草用来填平周边的淤泥。

    在充分了解敌情的情况下,陈璘决定兵分两路、南北夹击,其中他本人亲自率领军队从北路仰攻。同时利用风向果断发起火攻,使得褚良宝自以为牢不可破的城寨瞬间化为一片火海。

    此战仅陈璘本人及其家丁亲兵就斩杀贼匪“二百二十四级”,褚良宝也葬身火海之中。而陈璘为了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很长时间不曾卸甲,两鬓头发也开始显出了花白之色。

    万历三年,由于粤东一带的战事暂时停歇,殷正茂便将视野投向了粤西一带的罗旁地区,陈璘作为广东区域的一员战将自然也被调往粤西,担任广东肇庆游击将军,随后又任高州参将。

    罗旁地区自古就是瑶民的聚居区,早年间朝廷在当地设立了土司进行治理,但是到了明中期,当地瑶民叛乱导致两广地区的交通出现阻碍,虽然之前也进行过清剿,但是由于地形、兵力等多方面原因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随着广东其余地区的形势有所缓解,朝廷在时任首辅高拱的决策下,终于决定全力解决罗旁地区的问题。

    万历四年,新任两广总督的凌云翼制定了进攻罗旁的作战计划,他将广东原先的四处参将合并为两处,一处专守高州、一处专守肇庆,而陈璘就负责高州地区的军事行动。

    一年后的万历五年,罗旁地区的叛乱终被平定,此后罗旁地区被划为了一州两县,其中的一州就为罗定州。陈璘因平乱有功升任副总兵,署任东安参将,数年一直驻守罗定。

    不过到了万历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83年,陈璘因为克扣军饷导致士兵哗变,虽然后来被他弹压,但仍然遭到广东巡按的弹劾。

    按台弹劾总有奇效,朱翊钧二话不说将其革职,不过考虑到罗定的特殊性,准陈璘戴罪任职,罚俸半年,令其戴罪立功。这一次,算是陈璘遭遇了仕途的第一次重大打击。

    两年后的万历十三年,陈璘选择了辞官闲居于罗定,而这一下就让他赋闲了七年之久,直到公元1592年,也就是万历二十年,陈璘的命运因为一件大事得以改变——援朝抗倭。

    在原历史上,之所以这次战争会启用陈璘这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