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

    第316章 状元、探花两条路 (第2/3页)

    打量了赵匡义几眼,如今的刘承祐,对于这些身具“帝王之姿”的俊杰,心态已经完全放开了。而对赵匡义,更多的是种好奇。

    碍于脑中固有的印象,对于宋太宗,刘承祐实际上也是有所鄙视的。因为他得国不正,因为他以文驭武,因为从他开始,就种下了一颗让中原汉民承受数百年屈辱的苦果。

    然而,看事情,终究不好片面,尤其刘承祐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之后。唐末五代祸乱之源,就在于武将难制,干弱枝强,君权则更加衰弱。

    作为一个文人出身的皇帝,他没有赵匡胤的军事能力与威望,想要压制武将,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矫枉过正罢了。

    在宋初那几十年的纷乱之中,在军事上几度遭受重大挫折,“驴车战神”的名声流传千古,对外军事决策各种出错,赵匡义有太多值得后人鄙视的地方。

    但是,如果因此以偏概全,全然否定他,却也不够公平。客观地来讲,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匡义仍旧能维持宋朝的稳定,巩固其统治,在诸多乱事中岿然不动,骄兵悍将也被他拿捏得死死的,君主权威高涨,要做到这些,绝非庸才所能的。

    固然,私德私行,赵匡义有诸多让人不齿的地方,贪色、篡改历史、好大喜功等等,但作为一个皇帝,还是称得上合格。这一点,刘承祐也是在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后,才能够有那些深切的体会,对于赵匡义的一些政策也就能够理解,至少于当时,是合乎国情的。

    当然,他后期的作为,守内虚外,放弃北伐,防守反击,从那之后给中原汉民贴上一个“软弱”的标签,也是在为他前期军事策略的失误买单,买大单。

    摒弃那微不足道的个人感情因素,如今作为大汉的皇帝,对于赵匡义,刘承祐却持一种欣赏的态度。或许在他的手下,赵匡义能成为一代名臣、名相呢?

    “赵广阳公后继有人啊!”带有这样的心理,看着赵匡义,刘承祐目光也越发平和,感叹的语气中都透着欣赏之意。

    而察觉到了皇帝的态度,还没正式出道的赵匡义虽然心喜,却没有表露出来,而恭敬地道:“臣身无寸功,德行浅薄,然深受君恩,承袭父泽,素来惶恐,以不堪其恩泽。今,臣所为者,唯有仿效父兄,尽忠陛下,报效国家!”

    “我们的探花郎,有此觉悟,殊为难得啊!就冲此言,赵广阳公,后继有人啊!”刘承祐这回是当着赵匡义的面,同窦仪讨论。

    对此,窦仪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