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格局

    第183章 格局 (第2/3页)

经被打得溃败,龟兹攻克,席卷天山以南。

    西域战事的胜利,属于汉军传统式的胜利,而对新武器的试验,如今把目光放在了榆林叛乱上,为此,兵部已然调拨了五十门火炮,把殿前司直属的仍处训练研究中的炮兵给派遣出去。

    新武器的诞生,往往带来新军事、战术思想的变革,当初火箭的诞生,都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大黄弩这等利器的作用,何况被格外受刘皇帝钟爱的火炮呢。

    而在一些军官的研究中,倘若火炮的威力,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未来这门利器将彻底替代过去在汉军攻无不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霹雳炮。

    那家伙,威力确实不俗,勐火油恰如其名,能够制造出一片战争炼狱。但是,笨重,难操作,操作人员需求较多,一台霹雳炮,少则十几人,多则数十人。在配重式抛车研究出来之前,一台霹雳炮,甚至需要上百人牵拉发射。

    相比之下,火炮要「轻盈」得多,简练得多,威力也更大,火药毕竟是能开山破石、惊天动地的。

    不只是传统的陆军,海军对火炮也格外上心,甚至都不是为了逢迎圣意,毕竟,为了增加海军舰队的打击能力,都把霹雳炮搬到战船上去了,而新式火炮,似乎更加契合战船。

    当

    然,此时刘皇帝不是为了和臣子们讨论火炮的威力以及对大汉军事革新的作用,还是在考虑榆林平叛的策略问题。

    平叛大军,显然以西北地方军为主,另从临近的河东、山阳也各遣一路,若是加上汉人义勇、临时征召的番兵,那轻松之间剿贼兵力就可攀至二十万人。

    不疾不徐,把整个榆林围起来,赵普的困敌之策,还是有些道理的,刘皇帝也称之为囚笼政策,把所有榆林党项都圈起来,慢慢炮制,逐一消灭。

    对当地的汉民,乃至杂胡,都可以加以区分,区别对待,但对党项人,大可不必,刘皇帝已经对党项人彻底丧失耐心与信任,或者说,从来没有所谓的信任。

    哪怕对契丹人,刘皇帝的感官都要更好一些......

    在原史上,李继迁叛乱之初,宋廷在西北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李继迁也只能在地斤泽小打小闹。只不过,宋廷自己表现太烂,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坚决的剿贼策略。

    先军事打击,军事打击不行,再政治分化,还不行,又搞经济围困,一步步做下来,看起来,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实则是变化不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