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出谋划策

    第四十章 出谋划策 (第2/3页)

了一会儿,点点头,不就出出主意吗。

    “你们有什么有利的条件?”

    张海摇头:“你在洼后也是待了两三个月了,洼后什么样你也看到了,也没啥条件呀。”

    万峰又想了一下解释道:“我所说的条件比如贷款、人员、场地什么的?”

    问题一具体张海就豁然开朗了。

    “洼后最大的资源就是人力,我们有充裕的劳动力也有空闲的场地,至于钱可以到信用社贷到一定的款,上边支持一定额度的贷款。”

    有人力有场地也能贷到款,最主要的三个条件解决了。

    就剩下项目了。

    万峰的脑袋开始运转。

    村办企业的规模开始阶段不亦太大,秉承投资小见效快的基本原则,产品要实用还要制造简单,最主要的是要适合洼后村现有的自然条件。

    一个个项目在万峰的脑子里跑火车般掠过,很多项目都是不合时宜的,经过几分钟后有三个项目停留下来。

    万峰在脑袋里重新整理了一下后要了一个作业本和一支笔,在作业本上写下了几个字:水泥瓦、红砖、饮料。

    然后万峰就开始介绍:“我给你们选了三个项目,都是投资不大见效较快的项目,下面我从首选开始一项一项介绍。”

    张海三人表情立刻严肃起来,拿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第一个项目是水泥瓦厂,水泥瓦这东西在未来的几年会有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虽然不足以赚取大钱但让洼后队的人一年每人多分几十块钱应该问题不大。”

    张海和那会计已经梁万面面相觑,眼下他们对石棉瓦还真就没有什么印象。

    “现在农村的房子都是稻草苫得,换瓦这成本能换的起吗?”

    现在农村的房子大多都是草苫房,能把屋檐那部分弄成瓦的就已经够牛笔的了。

    “商品这东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你眼里它没有市场却有可能大卖,百货迎百客这个道理你们都知道吧?”

    三人点头。

    “你认为造价高换不起,但一定有人能换得起,再加上厂矿企业,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只要把这部分生意做下来就足以有可观的盈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后的房子都会变成瓦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