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三上樊楼(求订阅!)

    第二百零八章 三上樊楼(求订阅!) (第2/3页)

裔觉得,应该争取搬进都亭驿——他知道都亭驿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驿馆。在哪个驿馆下榻,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自己待遇的问题,更是事关大金国的面子。

    第二天,高庆裔便对赵良嗣说:“赵馆伴,我们是大金国皇帝派遣的正式使者,不能总住在这郊外的驿馆之中吧?从前,契丹使者每次来访,你们都安排在都亭驿,为什么对我们大金如此轻视?”

    赵良嗣一听高庆裔还在计较驿馆,便连忙解释说:“高副使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绝无轻视之意。只因为现在我们两国往来之仪未定,所以才如此安排。将来一旦确定,立即按照礼仪约定之规格办理。其实,两个驿馆条件差不多。当年,刚跟契丹修好之时,也是这样办的。”

    北宋宣和年间,赵宋对外交往很活跃,来赵宋的各国使节很多,也很频繁。

    在接待方面,赵宋大体上是实行一国一馆的制度。

    譬如:

    辽国使者,都安排在都亭驿接待。

    西夏使者,一般在都亭西驿或来远驿。

    高丽使者,在外城的同文馆。

    南番、交州、西番、大食、龟兹等使者,都在怀远驿接待。

    而吐蕃、党项等使节,在礼宾院接待。

    上次金使来访,安排在同文馆,对外宣称他们是高丽使者——赵宋与女真人的交往一直处于秘密状态。

    按照一馆一国的原则安排使者下榻,一方面体现了对客俗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安全保密的需要。

    这时,高庆裔拿出一卷文件,慢慢打开,说:“这些都是契丹例卷,你看看,当年契丹使臣,是安排在班荆馆吗?全部安排在都亭驿。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安排的,你何必扯谎呢?”

    赵良嗣大致翻阅了一下,说:“这些例卷记载不很完整,并没有记载两国建交之初的详细细节,不是我扯谎,嗯……要不这样,我现在就去请示一下王相公,看看能否让你们搬进都亭驿?”

    高庆裔一听这话,脸色顿时和悦起来。

    赵良嗣马上将此事向王黼作了汇报,王黼沉吟半晌,不敢做主,他们一同来到崇政殿禀报赵佶,请赵佶定夺。

    赵佶想了想,说:“辽使早已断绝,都亭驿也已闲置许久。辽国即将灭亡,今后不可能再有辽使来访。金代替辽,已成必然。从今往后,金国使者,一律安排在都亭驿。对他们所提之要求,要尽量满足,要盛情接待。另外,对于十九州的范围,你们与金使重新划定了没有?”

    赵良嗣回答说:“臣向他们提出过多次,可他们每次都说,对于土地计议之事,他们没获得皇帝授权,不敢多言,需要大宋派回使去金国,与金国皇帝商议。”

    赵佶觉得金使这是在推辞,于是有感而说:“那天,他们对朕说,奉皇帝派遣,来此计议旧汉地之事,怎么忽然又改口呢?看来,女真人的确很狡猾,你们要小心提防。”

    赵良嗣与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和完颜希尹等女真将领有过交往,对此体会颇深,他很有感触地说:“陛下说的对,女真人生长于苦寒穷困之僻壤,生性豪爽而又狡诈,的确需要小心应对。”

    随后,赵良嗣来到班荆馆通知高庆裔:“皇上特批,你们现在就可以搬进都亭驿了。”

    乌歇与高庆裔都很兴奋,特别是高庆裔,他把这看成是一场外交战的胜利,他觉得自己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