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交接(求订阅!)

    第三百一十五章 交接(求订阅!) (第2/3页)

,行鸾扇五十合,大扇二十合,扇车二十辆,红铜古器二万五千余件,精美陶器八万三千余件……绢布五百一十九万三千余匹……战马四万三千七百余匹……各类兵器三十六万余件,各类甲胄十三万八千余套……粮食一千七百多万石……”

    虽然明知道此次的缴获绝逼会多到难以想象,可蔡仍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多到这种程度!

    不过,细想想,其实也很正常,这可是高丽二百余年的积累,关键还不只是高丽朝廷的积累,还有高丽贵族的积累,有这些真是太正常不过了。

    顺便说一句,这还只是罗城一城的所得,还不算高丽南京、高丽东京以及其它各州县的所得。

    上报完这些之后,张悫就跟蔡仍请求,由户部派人去已收复之地去查证、封存并运回各军的缴获。

    蔡仍大手一挥,便同意了,而且,蔡仍还将自己的亲军派了三千给张悫,以防万一。

    作为一个君王,那是不可以没钱的。

    不说正常的国家开销,就是平时的赏赐,都得不少钱物。

    当然了,夺了辽国和高丽两国十几代人数百年积累的蔡仍,这辈子应该不会缺钱的。

    可话又说回来,谁又嫌钱多。

    更何况,蔡仍有钱归有钱,但女人和孩子也不少——目前来说,蔡仍的妻妾已经超过三百,如果再将他的女官、女侍卫、宫女都加上,他虽然没有佳丽三千,但一千佳丽绝对是有的。孩子也已经有三十四个了,而这还没算那四五十个还在娘胎里的。这些也算上的话,蔡仍差不多都可以盖过赵佶了。关键的关键,蔡仍现在才二十一岁,未来,不论是女人的数量,还是儿女的数量,肯定还会再增加。

    另外,蔡仍还有文武百官、数百内侍、上万亲兵、数十万军队、数百万百姓。

    总而言之,蔡仍的开销极大,甚至可以说,没有上限。

    在这种情况下,蔡仍多积累一些,总不会有错。

    军事方面,虽然蔡仍一直亲自掌控,但为了保险起见,蔡仍还是将陈遘调了过来,让他将枢密院的架子搭起来,辅助自己掌管这场纷杂的大战。

    其实——

    蔡仍不仅将枢密院从燕云调回来了,其他部门也陆续从燕云调了回来。

    宣和四年末,第一批从燕云过来的民众登陆礼成港。

    这批民众共有十万,大约全都是从朔州、应州、蔚州过来的,他们也是最忠诚蔡仍的一批民众。

    蔡仍特意叮嘱,这批民众全都安排在开京地区,成为自己统治的基础。

    这批人中:

    愿意进城的,蔡仍就派人将金吾军查封的高丽贵族的房子拆分开,以低昂的价格卖给他们——这里的城,指的是开京周边的县城,而不是罗城。罗城的皇城,蔡仍留给自己的子孙居住。罗城的内城,全都被蔡仍赏赐给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了。就连罗城外城权贵的房子,都被蔡仍拆分开赏赐给金吾军将士的家属了。

    不愿意进城的,各地的官吏会陪同他们择地建立他们自己的村庄。

    而不论进城与否,都能得到蔡仍所许诺的,不分男女老幼,均能分得十亩土地——前几批来的,分到的,全都是开京地区高丽贵族的良田。后面来的,选择在开京附近居住的,只能自己开垦荒地。否则,就只能去其它地区分得高丽贵族的良田。这也能保证,燕云来的人,不会集中在一个地区。

    宣和五年初,云地愿意跟蔡仍走的人,要么已经去了高丽,要么已经到了蓟州准备登船,最不济的也已经撤到了儒、妫二州,准备从居庸关前往燕京,然后从燕京前往蓟州,之后再从蓟州坐船前往高丽。

    顺便说一句,为了保证军票的信用,蔡仍下令,在钱庄撤走之前,将散落在燕云地区的军票用真金白银收回来,带不走的粮食也分给了燕云地区的民众。

    这也使得蔡仍在燕云地区的名声更好。

    而这时,赵宋的局势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因为白沟、良乡那两场大败,童贯已经失去了赵佶的信任。

    不过——

    因为赵佶还需要童贯收复燕京,所以暂时还没有动童贯。

    可王黼和梁师成却看出了赵佶的心意,因此,他们联合举荐谭稹接替童贯担任河东、燕山府路兼河北路宣抚使。

    谭稹的威望与势力根本无法与童贯相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