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奸与忠(求订阅!)

    第三百四十四章 奸与忠(求订阅!) (第2/3页)

,还是契丹、奚、渤海、阻卜人,真正的达到完全平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汉儿们之所以叛变,与宋人视他们为“北地降人”对他们很不信任有很大关联,是宋人一贯歧视他们所产生的恶果。

    金军占领代州后继续南下。

    十二月九日,兵至忻州。

    忻州乃战略要地,自古便有“晋北锁钥”之称。

    忻州知府名叫贺权,他度势不敌,遂放弃抵抗,开城迎接金军入城。

    完颜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皆在城外扎营休整。

    金军的下一个目标是石岭关。

    石岭关又称“白皮关”、“石岭镇”,位于太原北面,是云中通往太原的必经之地。

    这里,地势险峻,岭横东西,路纵南北,扼守着太原通往忻、代、云、朔之要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征伐北汉,辽国向晋阳(太原)派军,增援北汉,赵匡胤命何继筠领兵赴石岭关阻击,宋军与辽军为争夺石岭关展开了一场浴血拼战,最终宋军大捷,生擒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

    现在,面对金军长驱直入之咄咄攻势,太原知府张孝纯很焦急,他正急切地寻找能守石岭关的人。

    不久,有人向张孝纯推荐冀景,说冀景可以守石岭关。

    冀景征剿过方腊,第二次北伐收复燕京时他曾担任过先锋将官,富有实战经验。

    张孝纯于是命冀景前往石岭关守关。

    可冀景却以兵力不足为由推辞不去。

    张孝纯无奈,只得命王宗尹统领官兵敢勇军,随冀景前往石岭关,同时又命归朝人耿守忠率义胜军兵八千人助阵。

    冀景这回没有借口了,才不得不去守卫石岭关。

    可冀景却对耿守忠很不信任,因为耿守忠是一名汉儿,是辽国降将,是义胜军副帅。

    因此,冀景令耿守忠担任先锋,走在大军最前面——他害怕耿守忠从后面偷袭他。

    行至忻口,耿守忠却突然返回,对冀景说:“守忠所部尽是步军,若借得敢勇家军兵,则金不能至关。”

    冀景于是下令,让敢勇军暂且借一部分军马给耿守忠。

    耿守忠得了冀景的命令,就跑去敢勇军抢马,最后竟被他抢走了一半的战马。

    冀景感觉耿守忠行为异常,似乎有叛变之心,于是率领亲随人等,弃关而逃。

    耿守忠率军来到石岭关,果然败而献之。

    冀景闻听耿守忠叛变投敌,不敢回到太原,于是逃到了汾州。

    石岭关作为太原以北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与重要关口,就这样轻易丢失了。

    忻州、石岭关闻风皆叛,于是,金军如入无人之境,直至太原。

    完颜宗翰知道宋军的战斗力比较差,但真没想到竟如此不堪一击。

    从此,完颜宗翰逐渐萌生了颠覆宋朝政权的想法。

    而在入侵之初,不论是完颜宗翰,还是完颜宗望,都没有两路大军会师东京灭亡宋朝的战略计划。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的最终作战目标只是占领燕山地区与河东之地,他们打出的旗号也只不过就是以大河(黄河)为界,划河而治。

    ……

    完颜宗翰率西路金军入侵大宋河东地区之后,朔、武、代州的汉儿们纷纷开城投降,致使西路金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不过——

    宋朝其实也有仗节死难之臣。

    而李翼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李翼是麟州新秦(后世陕西神木北)人,与杨家将杨业是同乡,他此时担任武义郎奏差代州西路都巡检使。

    完颜宗翰占领代州后,派遣降将李嗣本前往代州诸县进行招降。

    李嗣本安排部将臧份到崞县(后世山西省原平市)劝降。

    崞县历来为兵家所必争,有“三晋锁钥”之称。

    此时,李翼正在崞县。

    臧份骑马来到崞县城门外,向李翼喊话劝降。

    李翼站在城楼上厉声叱骂李嗣本,并突然抽箭射击臧份,随即一箭射中臧份的坐骑,吓得臧份赶紧逃跑。

    李翼对将官折可与等人说:“吾将与公同守此城,当尽忠节以报国家。”

    当时,朔州守将孙翊,南逃后逃到了阳武寨,与将官折仲安一块屯驻在阳武寨。

    阳武寨与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等兵寨,均在代县,杨业当年修建这些兵寨的目的,是为了防守契丹。

    代州失陷后,李翼与孙翊、折仲安暗中经常有文字往来,李翼建议他们出兵把守住石岭关,因为石岭关乃太原之襟喉,天险崇峻,如果能坚守石岭关十余日,则太原城可以聚粮守卫,以待四方援军,即使金军屯兵于太原城之下,因为有石岭关在,金军也不敢长驱南侵。

    孙翊与折仲安深以为然,他们给李翼写了一封蜡丸密信,希望李翼能来阳武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