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科举(2)

    第四十九章 科举(2) (第3/3页)

求得世家大族对曹丕代汉称帝的支持。曹氏父子为了集权力,在选官制度改革问题上,之前唯才是举的措施对世家大族势力造成了不少抑制、打击,然而世家大族势力不断膨胀发展的客观形势又使曹魏不得不予以正视,只好转而与世家大族达成妥协,设置由央委任的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而正官又都由世家大族出身的大官兼任,这样,世族渗透进选举,央政权权和世族势力在选拔人才这个问题上,矛盾开始缓和,士族开始逐渐垄断大权。

    这九品正制,其实就是冯沪祥这样的人最最痛恨的一个东西,从内容上说主要有三条。一、设置正:这是九品正制的关键环节。所谓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正官。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正官,掌管州数郡人物之品评,九品正制各郡则另设小正官。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这还好点,因为需要摆平的人比较多,和各方势力妥协后,这正官总归不会太离谱。

    但是在现在,正官改由朝廷三公的司徒选授。其郡的小正官可由州的大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沿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正官。这是为了保证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正事务的干扰。

    但是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就造成正官完全被朝廷里的人控制,而那当然是各大士族的gāo'guān了!于是门阀的人就完全掌握了正官。

    大小正官还都有名为“访问”的属员。不过这些都是点缀,所有读书人都知道,真正说了算的还是正官。

    正官要干的事情,就是品第人物,这是正官的主要职责。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第二是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评语。当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第三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永远是这片土地的常态,实际cāo作,很就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晋朝之所以遭遇永嘉之乱,其实很大的原因,是士族完全垄断了所有的官职,如果这些人不思进取,蝇营狗苟,那么国家当然就没有人才,也就不能理政,武不能打仗,国家不亡,就没有天理了!

    所有有远见的人,都知道如果想摆脱这一切,唯一的办法,就是考试!

    看无广告,全字无错首发, 看—— n ,您的最佳选择!

    书名+看——更多更好无错全字首发,尽在|看|||。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