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封狼居胥

    第643章 封狼居胥 (第2/3页)

的奔来,负责侦查敌情的夜不收飞快的下马汇报道:“启禀陛下,车臣汗率部两万,与我前锋大军在肯特山对峙!”

    “肯特山?”

    还不等朱慈烺说话,只听图巴惊骇道:“我的天,那是蒙古圣山,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他们怎么会在那里开战?”

    朱慈烺对此持怀疑态度,对于成吉思汗的埋葬之地,后世史学界一直有争议,主要原因是元朝皇家实行的是密葬制度,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

    几百年来,考古学家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乃至元朝任何一个皇帝的陵墓,据说蒙古皇帝不修皇陵,葬在野外,只用一个独木棺存放遗体。

    所谓独木棺,是截取大树的一段,将中间掏空做成棺材,独木棺下葬后,墓土回填,填的时候都是整块泥土的填,怎么挖上来就怎么放回去。

    即便一些技术精湛的盗墓贼算出了葬地的范围,用洛阳铲都分辨不出土层有异样,更别说去精准深挖了。

    再者,护送的独木棺的蒙古士兵,会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杀光,以防他们泄密,这就更增加了寻找蒙古皇帝葬地的难度。

    很多人认可的说法是成吉思汗葬于肯特山起辇谷,在地表挖深坑密葬,然后“万马踏平”,成吉思汗的父亲葬在那里,他生前的遗愿也是想葬在肯特山。

    不管成吉思汗是不是埋在那,得知车臣汗已经发兵,朱慈烺不敢耽搁,随着一声战马长长的嘶鸣,大军匆忙呼啸而出,赶往肯特山。

    肯特山位于克鲁伦河以北,斡难河以南,成吉思汗时称为不儿罕山,是蒙古帝国的发源地,被称为蒙古圣山。

    万骑奔腾,车臣汗部的兵马陆陆续续汇聚,逼到肯特山下(后世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东边),他们大多手持蒙古传统弓箭,有部分手持回部弓箭,还有的持着俄罗斯鸟枪。

    为首之人年近五十,面容黝黑,身穿一身白鼠裘,手持阿尔玛斯斧,正是车臣汗硕垒。

    看着远处营寨森然的明军,硕垒挥了挥手中的斧头,恨声道:“胆敢深入漠北,在我族圣山前放肆,我让你们一个个的都变成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