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最佳合作伙伴

    第 49 章 最佳合作伙伴 (第3/3页)

    对弘扬传承技艺不遗余力,几乎是传承人们的共同点。

    对许斐然这种真的是致力于帮助传承技艺的,传承人们基本上都很热情。

    王老师不仅有自己的品牌和工厂,还有自己的种植基地。

    他不仅是传承人,更是艾产业的先锋推动者。

    王老师五十多岁的年纪,穿着白色对襟中式唐装,头发乌黑,气色红润,很是有一代名

    医老郎中的风范。

    王老师带着许斐然和李蓉从传承工艺工作室看起,给她们细细介绍该县艾叶的特点,介绍古法制作的工艺流程。

    “你看,以前就是用这种石臼捣绒,能捣到8:1都很了不起了,古人就是用这样的艾条得出艾灸有效的。现在市场上动不动就标榜20:1,30:1,那是彻底追求一种营销手段了。艾叶原本就是一种茎叶植物,现在机械确实可以打得很碎,但捣那么碎,药效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不要一味的追求数字比的所谓纯度。”

    “陈艾,这个,我实话说,我们工厂确实用一到三年陈的艾叶,但保存成本高,打包,人工,储存空间,储存管理,都是钱。所以我们家的艾条确实比市场上的要贵。至于五年七年,我这反正是没。再说,艾叶怎么也是个植物,收得太久,药效会减少,这个,我们请中医大学的教授做过实验分析的。”

    “一到三年陈的艾,就是效果最佳的。如果不是特别追求,买一年陈的就足够了。”

    王老师边走边说,把产品的精髓一一道来,许斐然肃然起敬。

    这才是老手艺人,这才是一项技艺的真正传承人。

    当得起传承这两个字的责任和担当!

    走进王老师的工厂,捣绒机忙碌不已。

    王老师居然惭愧一笑:“我们家是本地仅有的几家有批量捣绒设备的厂家,但是,我们家的产品价格贵,销量一般。为了生存,我们更多的是帮其他品牌捣绒,代加工。”

    许斐然昨天就在市场听过,有实诚的商家说过,他们的产品是王老师工厂代加工的,品质过硬。只是迫于市场,也标了各种年份各种比率。

    许斐然深深吸了口气:这,不就是“斐生活”最好的合作伙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