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建文下落 永乐秘史

    第四章 建文下落 永乐秘史 (第2/3页)

父亲吧。

    不管她的身份到底是不是如同她口中所说的一样,我现在也只能选择相信她。

    虽然看起来她只是随意的站在那里,我和沈浪却可以感受一种只有小说中才出现的高手气势,简单的站立姿势却仿佛对身边的一切都保持警惕,相信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她都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而经过刚才沈浪的试探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我们的身手自然没办法和她相比,何况我应该也没什么地方值得她劳心劳力的去编造一个故事,只好走一步看一步,再做打算。

    “你留下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雕像又是怎么回事?”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薛楠说这是她对我的考验,那她或许还知道其他的事情。

    薛楠却并不回答,只是转过身问我。

    “如果我不在,你看见这段话会想到什么?”

    我想了一下告诉薛楠,郑和,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人,因为七次下西洋而为世人所知。

    根据这段话,郑和三十四岁接受朱棣的派遣开始下西洋之旅,而他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却是去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已经过了二十六年,也就是已经六十岁。

    而这二十六年里,他却并没有探寻到任何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消息,却在早年遇到过另外一件奇妙诡异的事情,他在留下这段话同时把事情告诉自己的子孙,让他的子孙代代相传,不可以告诉他人。

    “等会,川哥,郑和不是太监么,哪来的子孙?”

    沈浪终于摆脱了刚才的恐惧,虽然还是有点害怕薛楠,但是终于敢开口发言,就是等了半天说了这么一个没用的问题,让我不知道是应该夸他还是应该骂他。

    “史书记载的没错,郑和确实十二岁就净身成了太监。”

    我耐心的给沈浪讲解关于郑和后人的疑问。

    “但是你有所不知的是郑和的兄长马文铭,将自己的大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马恩来跟随郑和改姓郑。马恩来之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分别为郑万显和郑庭显。这样,郑和后代代代延续,遍布广泛。”

    “那建文帝当年真的没死么?”

    沈浪追问道,似乎对于这桩千古秘闻很感兴趣。

    “我哪知道到底当年发生了什么。有人说建文帝当年被烧死在乱军之中,还有人说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

    我无奈的一笑,几千年的事,又有谁知道真相呢。

    “更有人说他跑出了明朝的疆土,准备重整旗鼓夺回皇位。传言郑和七下西洋明面上是为了弘扬国威,而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探寻建文帝的下落,具体如何,也许只有当事人知道了吧,不过这段话倒是和这个传言对上了。”

    “其实我也知道一个故事,你想不想听听?”

    薛楠听我说到这里忽然开口,接着不等我反应,就自顾自的讲了起来。

    成祖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一时不知所措。此时,前朝太监王钺告诉他,太祖临终前有遗物置于奉先殿内,让他在紧要关头时交给建文帝,建文帝听到这个消息如遇救星,命身边的大臣去奉先殿取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