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条件

    第三百二十六章 条件 (第2/3页)

使得袁绍这边的形势显得更加的不妙。袁绍心中气急,但对曹性也是无可奈何,最终也只能痛下决心。

    不过让他亲手杀了那些世家,似乎是不大可能的,毕竟他可不想背上一个骂名,于是乎袁绍想了一个办法,将那些当初讨伐曹性的世家,全部集合在一个地方。

    袁绍对这些世家说,如今冀州的土地已经太过于密集,没有闲付的土地给予这些世家,这些世家要想立足,不如迁往幽州,在那里人口还比较稀少,正适合发展,若是将幽州那片贫瘠的土地发展起来,那就是他袁绍这里的头号大功臣。

    所以说就这样,这些世家在一小对兵马的护送下,不断的向东迁移,结果在半路上突然遇到了无数黑人的追杀。

    这些世家之人平时养尊处优,哪里有什么战斗力,他们身边的兵马也不够,这群黑衣人确实训练有素,三下五除二的便将这一群人全部斩杀。

    当这件事传开之时,可以说在冀州这一带,震动不小。那些被斩杀之人说白了,都是世家的主要人物,上上下下加起来大约有三千余人,这不是一个小数目,然而全部死于非命,凶手不用说大家都猜得出来,十有八九都是曹性派锦衣卫干的。

    毕竟谁都知道,曹性和世家的恩怨,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种事情曹性绝对干得出来。并且这些世家,也全部都是当初支持讨伐曹性的世家,所以说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

    当即,天下震怒,有许多人都纷纷对曹性发出了讨伐之言,虽说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这些人依旧把曹性骂的狗血淋头,说曹性草菅人命,说曹性惨无人道,一时间舆论的声音纷纷指责曹性。

    而此刻曹性坐在自己的房间中,静静的看着这些骂他的书信。

    要是说曹性心中一点气都没有,那绝对是假的,这些儒生骂人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花招,反正是骂的天花乱坠,曹性在他们的嘴中,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十恶不赦,罄竹难书之人。

    曹性也承认,那档子事情的确是他干的,曹性在此之前也是征集了大家的意见,这个将那些煽动这场战争之人,全部抓起来杀了的建议,其实是由法正这个家伙提出的。

    法正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方案,其实也是基于了几点理由,首先就是法正知道,曹性现在手中既不缺钱也不缺粮,其次,这场谈何的主动权,虽说掌握在曹性的手中,但曹性也绝对不能玩的太过火,也就是不能提出一些超脱了袁绍能力范围的要求,若是真把袁绍惹毛了,这场战斗继续打下去,对于双方来说就是没有任何好处,毕竟曹性现在的势力,还是不如袁绍,到最后,被拖垮的人说不好还是曹性。

    最后法正也更清楚一点,这次的谈判说白了也就是缓兵之计,大家各自撤军回去休息一会儿,等哪天时机成熟了,双方在兵戎相见。

    所以法正最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