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氾贾交书劾 左氏怜张妻

    第三十二章 氾贾交书劾 左氏怜张妻 (第2/3页)

八九他会上书请辞。他只要开口,事情就好办了,大王便可顺水推舟,调他别职。”顿了下,又道,“倘若万一,他真还能沉得住气,也无妨,便拜他此职。”

    王国傅、王国友、王国文学三个官职,位置很高,但都没什么实权,是虚荣之职。

    张浑绝对是不乐意去干的。他只要上书,令狐奉就抓住了主动,后续的动作便可使出。他如还能沉得住气,反正王国傅没有实权,就给他去做。

    此策,无论张浑如何反应,令狐奉都稳赚不赔,也难怪他高兴得大赞唐艾了。

    令狐奉太了解张浑这等士族显贵的心理了,说道:“不是十之八九,这老东西铁定会上书请辞。千里,你说我改任他个什么别职最好?”

    唐艾胸有成竹,说道:“柔然近年颇掠陇西,西域与我国的通道时有阻隔。张大农掌国库久矣,熟悉西域;敦煌太守,使护西域商道一职,臣以为,舍张大农其谁哉?”

    令狐奉拊掌笑赞:“妙也,妙也。”

    令狐氏主陇,收揽到的头一批陇地士族便是敦煌的麴、宋等姓。以麴、宋为代表的敦煌士族,和以陈荪、孙衍祖辈为代表的安定士族,实是令狐氏在定西国统治基础的两大支柱。把张浑放到敦煌去,郡县佐僚都是宋、麴等家的人,他在那里的日子不被架空,也不会好过。

    商议定下,令狐奉传下令去,命即写给张浑的令旨,待明日发出。

    唐艾把那两张奏书还给令狐奉,瞥见了奏书上的一句“酒泉胡并无反事,臣迩贪功勋财货,擅自兴兵,及其还日,缴获之物,百车运输,悉纳己有”,心中一动,想道:“‘酒泉胡’?前日听说莘鹰扬兵入酒泉,尽破酒泉胡部,致使氾酒泉大怒。这道奏书,是氾酒泉写的么?”

    他与莘迩连认识都算不上,也就这么想了一想,将奏书交还后,见令狐奉没有别的事了,识趣地拜辞出去。

    唐艾看到的这封奏书,确是氾丹写的。

    氾丹在莘迩那里吃了憋,当然要找回场子,一道弹劾莘迩的奏书那是必不可少的。

    令狐奉将此道奏书丢到案上,看外头天色还早,起意回宾遐观再玩上一玩,落目到案上的奏书堆,心道:“今天送来的上书我还没有看。政务不可荒废。看完了再去玩乐!”

    翻了翻今天新送来的几道奏书。

    发现一道是莘迩写的,一道是贾珍写的。

    先不看莘迩的,令狐奉兴致勃勃地拿起贾珍的,心道:“不知小贾这次又会说些什么?”

    展开观瞧,洋洋洒洒千余字。

    令狐奉一目十行,看了个大概,看完,心道:“他这道奏书虽还是找阿瓜的不是,还算有言之有物。”

    贾珍日夜想要报仇,自任职牧府以来,凭借职务之便,广泛搜集建康的消息,三天两头便上书一道,各种地挑莘迩毛病。

    从“被府吏轻慢,不能服众”、“出杂项钱,购牛、种与民,钓名干誉,市恩百姓”到“府吏采风,建康议论,迩唯务案牍,无有美政,德不配位,《易》云‘位不当也’”,等等种种。

    令狐奉一般都是看过一笑,只当个乐子,但贾珍的这一道奏书,却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此道奏书中,贾珍大力抨击建康郡由张金牵头的聚邑筹钱,欲凿窟造佛像之事,言此耗费民财;指责莘迩身为郡守,对之不加制止,大大的失职。

    令狐奉沉吟片刻,提笔给莘迩写了一道令旨,写道:“道智那和尚说他由梦中得授菩萨戒,焉知这不是他与西域番僧的一唱一和?弄神弄鬼,招摇撞骗。他先在王都奔走,要孤出钱,老子教训了上书的那群蠢货一顿。这和尚窜回建康,又糊弄百姓,你怎么听之任之?”

    写好,不急着叫送去建康,打开莘迩的奏书,看是什么内容。

    较以贾珍的卖弄词藻,废话连篇,莘迩的文字简洁明了,深合令狐奉的喜好。

    莘迩的此奏便是他以张妻贤惠、张龟忠义为由,为张龟求情的那道。

    语句不多,短短十余句,写得充满感情。

    令狐奉无动於衷,摇头说道:“阿瓜痴也!这点无用的东西,就感动他了?”心道,“收胡之策,他在建康办得不错,按说我可允他此请,也算酬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