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迩箭双雕

    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迩箭双雕 (第2/3页)

果,然而为何最终都无疾而终?究其缘故,它的那几次北伐,绝大多数的出发点,都不是为了“光复中原”,而正是野心家想要借此,以获得更大的威望,从而达成掌控朝廷,以至谋图篡位之目的的产物而已。出发点不正,便有收获,自也是保不住、或者说没有动力去保。

    莘迩的决意讨伐西域,与江左曾经北伐的那几位权臣,於根本的用心上倒是异曲同工。

    回到帐中,坐回胡坐,莘迩继续羊馥插话前的话题,问唐艾征讨西域的军略。

    莘迩如今得用的几个谋臣智士,各有其长。

    羊髦倾向於高屋建瓴,黄荣在政治上的触觉比较敏锐,张龟有点杂,而说到军略,唐艾当仁不让,是这几人中的翘楚。至若羊馥,他没有杰出的智谋,是个实干家,一个踏实做事的人。

    秋、冬之季,唐艾犹羽扇常摇,方今初夏,以鹤羽制成的素扇更时刻不离於手。

    他提着扇羽,用扇柄在帐内的地上画出了西域诸国的形势图。

    最东边是陇州的敦煌郡。

    敦煌郡向西六百里,是牢兰海,此海便是后世的罗布泊。牢兰海的北边是一条连绵数百里的山脉,即后世之库鲁克塔格山脉,意为干旱之山。牢兰海的东北边是大名鼎鼎的白龙堆。按后世的地质术语,白龙堆是雅丹地貌,意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是先经水蚀后经风蚀形成的地貌;这一区域遍布盐碱地土台群,色呈灰白,阳光下反射出点点银光,如鳞甲,故得此名。

    山以南的牢兰海和白龙堆处在无垠的沙漠中。

    定西国的西域长史府就在这里。

    西域长史,本是唐朝继承前代设置的,唐朝立国不久,西北地区就战乱不断,西域长史其实没有设置的太长时间,一度中绝。令狐氏称王陇州以后,到令狐奉的父亲时,国内较为安定,不再年年打仗,有了余力保护西域的商道,於是重设了此职,现下有三千兵士在那里屯戍。

    西域长史府向北,穿过库鲁克塔格山脉,约四百里,是戊己校尉的驻地。

    此处即后世的吐鲁番。

    戊己校尉与西域长史一样,也是令狐奉的父亲时重设的。现有战兵千余。

    西域长史与戊己校尉,这两营的兵马,即是定西目前在西域的所有驻兵了。

    此两部之驻地,也是定西在西域的最前线。

    戍己校尉驻地往西,紧邻着的是焉耆;焉耆往西是又一个西域大国龟兹。

    龟兹北边是乌孙,往西有姑墨、温宿等国;再往西是疏勒。

    西域长史府往西,是西域的大国鄯善;鄯善再往西,是於阗。

    於阗的南边是昆仑山脉,其西是个小国,名叫伽舍罗逝。

    伽舍罗逝与疏勒接壤,两国再往西是葱岭。

    葱岭的西北边是大宛,西南边是北天竺的一干小国。

    整体而言之,整个西域的形势是北为乌孙,南为昆仑,西为葱岭。在这片南北近两千里,东西三千里的广大范围内,其腹心地带是一片东西约两千里,南北约千里的无垠沙漠。

    唐艾指着戊己校尉府与西域长史府,说道:“我朝在这两个地方的驻兵虽皆屯戍,但军资补给仍多依赖朝廷。近年柔然势大,每当柔然入侵,此两地与内地便经常会断绝联系,区区三四千的驻兵,自保尚且勉强,遑论保护商道,并及对西域诸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