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破例擢郡丞 不如取别地

    第二十章 破例擢郡丞 不如取别地 (第2/3页)

就是慕容权不杀他,即便放了他,桃也定手刃杀之!以为国除贼!”

    季和却不信他的话。

    姚桃、姚谨兄弟情深是其一,姚谨为何叛投魏国?乃是因为中了孟朗的金刀计是其二。

    结合此两点,姚桃岂会不对姚谨的被害而感到悲愤,只怕不仅悲愤,怨恨孟朗也不是不可能。

    季和笑了一笑,说道:“将军对我大秦的忠诚,自是毋庸置疑,大王如果听到将军的这番话,定会十分欢喜。”目光转向薛白,说道,“恭喜参军了!”

    这话来的没头没尾,薛白愕然,说道:“参军此话何意?”

    季和笑道:“怎么?参军还不知么?十余日前,太原的李太守,上书大王,自称才疏德薄,恐不足以牧太原名郡,请求大王另择贤士居任。大王没同意他的自辞,但决定给李太守任个得力的辅佐,参军明达干练,家为太原高门,是以,大王有意破例擢参军为太原郡丞。”

    薛白闻言,更是惊愕,下意识地朝姚桃看去,说道:“这,在下不曾闻此啊。”

    何止薛白不曾闻此,姚桃也没听说过这件事。

    但姚桃听说过,李基受任太原太守后,蒲秦许多的贵戚、重臣对此都极怀非议,乃至有上书进谏,以太原重镇,非宗室、名将不能镇守为由,请求蒲茂另外换人担任此职的,便不禁心中想道:“李基辞任太原,定是与此有关,大王正要千金市骨,用李基来招徕北地乞活、唐人豪强,不肯换人出任太原,固在情理之中,然有意迁薛白为太原郡丞,却是为何?只是因为薛白籍贯太原么?……,这会不会又是孟朗的提议?其意是在为削我羽翼?”

    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敌人。

    姚桃却是一猜就中。

    擢迁薛白为太原郡丞的此议,的确是出自孟朗,也所以,季和能够预先得闻。

    季和笑眯眯地说道:“不曾听闻亦无妨。参军此回从建威将军还营,敢问之,是不是奉的大王的诏令?”

    “大王召建威进见的令旨中,确是令在下从行。”

    季和一拍手,说道:“这不就得了么?参军今既已从建威回营,今日参军,明日或即太原郡丞矣!到时,太原一郡,太守、郡丞,俱本地高士,此诚古今之少见,传将出去,真不知会多引人生羡!”开玩笑似的向薛白下揖说道,“下官季和,拜见薛丞。”

    薛白手足无措,说道:“岂敢,岂敢!”

    竺法通的光头太耀眼了,他即使默默然地站在一边,也依然不时地吸引季和的视线,季和忽然想起一事,就不再戏谑薛白,转问竺法通,说道:“我闻定西的道智和尚编定出了一部僧尼戒律,前数日,我在一个游方的胡僧处,看到了这部戒律的部分内容,请问大和尚,这部戒律,你可有知么?”

    竺法通合什说道:“贫道略有耳闻,但还没有看过。”

    季和说道:“那胡僧说,道智编定的这部戒律,博采众集,囊括了僧家的大小诸戒,这部戒律一出,海内僧尼昔无通行定戒可依的乱像就将会为之一变,从此僧尼就有清规可循,大有助於佛门不再含污纳垢,堪称是僧家的一桩盛事也。我作为一个世俗之人,都已看过了这部戒律的部分,大和尚名著南北,佛门之高僧也,缘何仅是耳闻,却还没有看过?”

    竺法通说道:“身在军中,近来少与外界勾通,是以至今未曾得观。”

    “身在军中?这就奇了。”

    竺法通问道:“敢问参军,何奇之有?”

    “不知大和尚究竟是身在空门,还是身在军旅?”

    季和说完这句话,向姚桃一揖,扬长而去了。

    竺法通望其背影,终是憋不住回他此一问的答复,因虽是季和已去,他还是说道:“方今乱世,欲救人间,非兵不可!贫道身在军旅,心悯百姓,此正为普渡苍生耳!”

    适才季和与姚桃、薛白、竺法通说话之时,王成一直没有吭声。

    这时,王成说道:“人都已经走远了,竺师,就不要再说了。”

    竺法通便就罢了。

    王成凑近姚桃,低声说道:“明公,这季和先提公弟姚谨被害之事,复问竺师究竟身在军旅,抑或空门,意含嘲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的这些言语,会不会是孟朗授意他说的?”瞧了薛白眼,又道,“大王意擢薛君迁任太原郡丞,有没有可能也是孟朗的奏议?”

    姚桃看着季和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