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赵兴求还朔 公家财源广

    第二十三章 赵兴求还朔 公家财源广 (第2/3页)

盛,妻妾多人,总会有再怀孕的,到时用上便是。”

    “……,那我就收下了。”

    麴爽一副不用客气的样子,晃了两晃羽扇,把话题转入了正事,问道:“相公召我,不知是为何事?”

    “岂敢言‘召’!惠朗、长龄应是已禀过令公了吧?蒲秦或许旬日内就会侵我秦州,国家对此,宜早被筹备,我请令公下临鄙府,就是为与令公商议此事。”

    “相公执国机衡,朝之丞相也,具体该怎么筹备,悉请相公做主,我无异议。”

    莘迩颜笑语和,抚髭说道:“令公是中台长吏,国家重臣,此事关系重大,还是得你我商量为好。万一秦州真起了战端,距离秦州最近的,分是汉中、东南八郡,此两地的援兵能够最早到达,汉中那边,我已写好了檄令,只等呈给太后看过,等太后允许之后,就马上传给阴洛、张景威,令他俩人做好驰援的准备;东南八郡这边的檄令,……尚得劳请令公起草啊。”

    “东南八郡……”

    “对。”

    麴爽叹了口气。

    莘迩问道:“怎么了?”

    麴爽手中羽扇,脑袋也摇个不停,说道:“东南八郡的情况,相公比我清楚,前次唐建威攻伐南安,打下以后,为助他安稳局面,威慑不服,田居所部的三千兵马,多数留给了郭道庆,东南八郡的驻兵本就不多,分去此数,如今更是不足,相公亦知,八郡多羌胡,不可无重兵镇戍,而以当下八郡现有的兵力,就是镇守本地亦已吃力,至於再外援秦州,怕是无力了啊。……相公,八郡的郎将府不是已经设成了么?不如檄令府主张道岳征调府兵,备援秦州。”

    莘迩说道:“郎将府新设,府兵操练不够,用之守城勉强可矣,驱之援急野战,则力所未逮。

    “令公,秦州如果有危,东南八郡纵有大河为险,强秦压界,恐亦将不得安宁,此唇亡齿寒是也,助秦州,就是保东南八郡,这个道理,令公自是明知。

    “东南八郡的驻兵情况,我忝居录中台事,也算是略知一二,目前抽调外援,确实是有些困难,然公家宿镇东南,在八郡威望高著,亦正是因有这些困难,所以才更需令公亲书檄令,既是为国,也是为保八郡,还望令公不要推脱,越早把此檄令写成,呈给太后批准越好!”

    麴爽只管摇头,一言不发。

    莘迩说道:“这回驰援秦州,将以王都的曹将军、勃野等部为主力,东南八郡之兵只起个前期配合的作用,待战罢以后,不管有多少损失,都给八郡悉数补上,……令公,你看如何?”

    “武都太守张道崇乃是张道岳的兄长,秦州遇危,张道岳必会倾力相助,相公,要不还是先给张道岳去道檄令,问问他,看看八郡郎将府的府兵,究竟而下有无能战之力?”

    包括上次攻打南安在内,每次找麴爽调八郡之兵,麴爽都是如此,推推脱脱,非得得到足够的好处后,才肯松口,莘迩端起案上的水碗,喝了口水,心道:“这老麴,简直把八郡看作是他的私产了!罢了,我也不与他白费唇舌了。”放下水碗,干脆不绕弯子,直言问道,“令公,你请说吧,要怎样,你才肯写此檄令,调八郡兵援秦州?”

    “相公,你这叫什么话!”

    “我这叫什么话?”

    麴爽不乐地说道:“我家世为王臣,兼为国家外家,自定西肇建以来,我家历代,无不为国尽忠,驰骋疆场,勠力效死,我麴爽一心为国,乃心王室,忠诚之心,天日可鉴,我所说者,悉为八郡实情,八郡确乎兵力不足,难以外调,我岂是为捞什么好处而故意作梗,为难相公?”

    “令公,我知你不满张道岳出任八郡郎将府的府主郎将,可这是王命,你我身为人臣,焉可不从诏令?”

    麴爽哼了一哼,说道:“不是诏令,是懿旨。”

    “大王尚未亲政,懿旨与诏令有何区别?”

    “八郡实难调兵。”

    “行陇西太守麴章,政绩卓异,知兵敢战,今秦州或将迎敌,用人之际,可行权宜,我明日就上书朝中,奏请把他的这个‘行’字去掉,正式下诏,任他为陇西太守。”

    依照惯例,新的州郡县长吏到任,是要试用一段时间的,而今虽然不比前代秦朝,在试用的时间上没有那么长的定制,但这个形式还是要走的,因而唐艾、麴章、郭道庆等这些新任的秦州官吏,现下官职的前边,严格来说,都是还有个“行”字的。

    麴爽说道:“国家规制,怎可随意破坏?相公,这可不是为政之道啊。”

    莘迩哑然,心道:“你他娘的,还教训起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