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羊髦献反间 左氏调汤羹

    第五十二章 羊髦献反间 左氏调汤羹 (第2/3页)

,羊髦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不过亦正是多亏了孟朗的心胸不够开阔,也才给了咱们可乘之机。姚桃兄弟,孟朗且猜忌之,况乎慕容瞻?他必定会更加猜忌。诚如明公适才所言,慕容瞻父子、李基等,髦以为,咱们也可以试着挑拨一下。”

    “怎么挑拨?”

    “还是造谣言吧。”

    “散布谣言於蒲秦境中,说慕容瞻父子与被迁到咸阳的那些慕容贵种们心怀故国,说李基暗藏叛心?”

    羊髦放下羽扇,笑道:“不错!如此,一边通过秦广宗,挑动蒲秦的氐、羌贵酋攻讦孟朗,一边通过造慕容瞻父子、李基等的谣,给孟朗以口实,挑动孟朗攻击他们,……明公,秦虏虽得冀、豫,兵、民纵众,而一旦其内部果因此生乱,复何足虑也?咱们只管坐观其变就是。”

    “给孟朗以口实”,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孟朗是个智者,他不见得会相信秦境内的谣言,但只要他猜忌慕容瞻父子、李基等人,那不管谣言是真是假,对他来说,却都是一柄正好可用的刀。

    羊髦的此策确然上佳,用之如能得成,足能减轻蒲秦对定西的压力和威胁,莘迩心情大畅,笑吟吟看着羊髦俊秀的面孔,说道:“士道,我有一言。”

    “明公请说。”

    “卿此策,谋国之策也!”

    “岂敢当明公这等赞许!”

    莘迩对羊髦的此策,确是极其欣赏,他笑道:“当得!当得!”略作考虑,说道,“士道,此策是你提出的,那此策就由你负责执行吧?造谣蒲秦境、秦广宗亲笔这两条,我会叫长龄调动咱们在蒲秦境内的细作、并传檄千里,叫他俩协助於你!”

    羊髦下榻作揖,说道:“髦必尽心力,为明公办成此事!”

    “你的能力我是相信的,这事你定能办成,只是一条,要注重保密。”

    “明公放心,髦晓得。”

    堂外暮色已至,夕阳的余晖洒落庭院,草木於晚风中摇曳,阵阵清香传入堂内。

    莘迩举目,望着外头的景色,诗兴小发,信口吟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羊髦品味再三,说道:“这是明公的新诗么?文字虽然浅显,意蕴深长也,端得好句!”

    莘迩也下榻来,负手踱步堂上,说道:“士道,我近读《老子》,深感老子对凡天下之事、之务,无不盛极则衰,刚不能久的此个道理,看得着实通透!蒲秦今日可称强矣!洛阳、邺县被蒲秦攻克的消息传到我定西朝中当日,谷阴震动,不乏重臣、名士,因之而忧心忡忡,长吁短叹,却在我看来,他们的忧心大可不必!蒲秦方今,正《老子》之所谓‘物壮则老’。

    “外观之,确然强盛,内视之,隐忧重重!”他说着,指了指堂外的夕阳,继续说道,“就像这夕阳一样,比起午时的日头,既圆且大,可已近黄昏,垂垂欲坠矣!

    “你我刚才说的那些之外,又有徐州贺浑邪、代北拓跋倍斤,此二人狼子野心辈也,今降附蒲秦,暂伏獠牙耳,早晚必叛,此外,慕容氏尽管败退幽州,余势犹存。我敢断言,长则十年,短则五年,蒲秦霸北地的局面定然会有所改变!

    “当下之时,我定西需要做的,抓紧时间,修好内政,富民强兵,御蒲秦与境外,候时机之到来而已!……至若此二句诗,我哪里有此诗才?是老傅的新作。”

    羊髦对蒲秦和北地日后走势的判断,没有莘迩这样乐观,但听完莘迩的话后,他赞同莘迩的意见,说道:“明公所言甚是!明公的这一番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明公,於下国中、朝中,确是有不少畏秦虏如虎,灰心丧气,对我定西之未来抱十分悲观之念的臣民、士人,明公何不把刚才说的这些,改日於朝会上,教与诸臣?也好一扫而今谷阴城上的阴云!”

    莘迩笑道:“我正有此念。我不但要在朝会上说,士道,我还想针对此写一篇文论。”

    “什么文论?”

    “暂定名为《持久论》,你看此名可好?”

    “《持久论》、《持久论》,持而久之,候变则进,此名极好。”

    “人心啊,士道,人心所向是最重要的。张公刚才在议事时,说到了‘大义’,说我定西能以一隅之地,抗举世之胡,靠的是尊崇唐室,这话说的不错,但只靠大义,还不足够。得让百姓们看到希望,这才能在劣势的时候,依旧能够凝聚人心,等到光明。……士道,这篇文论,我这几天就开始写,卿之文采胜我,待我写成,到时请你给我斧正。”

    “明公的《矛盾论》,道前人之所未道,名为论道,实述治政,如椽大笔,髦怎能比!”

    莘迩厚着脸皮,哈哈一笑。

    当晚,莘迩没有回家吃饭,留了羊髦,两人共在府中用饭。

    饭后,各自归家。

    回到家中,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