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慕容领命出 北宫下临渭(下)

    第十一章 慕容领命出 北宫下临渭(下) (第2/3页)

了一句:“古有《秦书》下酒,今内史此歌,亦当浮大白!”

    两人由是惺惺相惜,结为了朋友。

    这也就有了后来,桓蒙出掌荆州,立即辟了谢执来做他的司马此事。

    ——谢执不把桓蒙当主君,毫无身为下吏的自觉,甚至曾做出逼灌桓蒙喝酒的醉后举动,其中既是谢执的性子使然,亦有两人为友已久,彼此太过相熟的缘由。

    ……

    夜色下,桓蒙悄立帐外,回思往事,嘴角抿出些许追忆的笑容。

    孟贺的声音接替出现,桓蒙听他问道:“明公如今变成什么样子了?”

    谢执说道:“如果说明公数年前伐定蜀地,那个时候,明公尚未忘他年轻时的壮志誓言,是为了给我大唐收复失地,是为了最终能够光复中原,可之后呢?明公一再用兵南阳,不恤民力,穷兵黩武,……而且此次北伐南阳,和西伐蜀地时一样,又是不等朝廷下旨,明公上表即行,明公这么做,我恐明公将会大失海内之士望也!”

    孟贺说道:“司马这话,我听不懂。明公北伐南阳,不正是为了光复中原么?司马却为何赞誉明公昔之讨定蜀地,而似非议明公今之进伐南阳?这两者有何不同?”

    谢执说道:“老孟,你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孟贺说道:“我是真不懂。”

    谢执说道:“你要真不懂,我就给你讲一讲。……把酒给我满上!”

    帐中稍微安静了片刻,旋即谢执的声音再度传出,“好酒!”

    桓蒙听到了声酒碗丢到案几上的闷响。

    紧跟着,谢执给孟贺的解释道出:“收复蜀地后,明公先表周道和为益州刺史,去年又逼走程勋,表其弟风子为梁州刺史,道和、风子,为政俱残虐,明公却不从我谏言,执意不肯上表请罢免,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道和、风子唯明公马首是瞻?梁益之地,今到底是王土,还是明公之土?此其一;明公兴师动众,两伐南阳,是如他所言,为的收复洛阳,抑或是为其它?此其二。是以我说,明公变了,已非昔日,使我倾倒的那个勃勃青年!”

    “周道和”,即周安;“风子”,是桓蒙的二弟,名风,字风子。桓蒙兄弟五人,字中皆带一个“子”,桓蒙字元子,诸弟中最为杰出的幼弟桓若,字幼子。

    周安为政贪暴,桓风虽是才掌梁州未久,然在梁州已有“招集众力,志在足兵,多所枉滥”,亦即不爱惜百姓,一心只招兵买马,招揽轻侠壮士,枉法恣肆的恶名。

    跟在桓蒙左近的亲兵队长面现怒色,按刀看向桓蒙。

    桓蒙的脸上,则至少看起来没有因为谢执此语而起什么变化,面无异色。

    未得桓蒙的指示,那亲兵队长松开了握刀的手。

    帐中沉默了会儿,孟贺的声音再次响起。

    孟贺说道:“道和、风子治政,确略不足,然较之程勋主政梁州时的贪虐如虎,竟致使境中百姓多所逃离,道和、风子为政,还是要强得多的。”

    一阵大笑响起,是谢执在笑。

    桓蒙甚至可以通过这阵笑声,想象得出谢执此时的姿态,必然是前仰后合,说不定,那酒水又洒满了他的衣襟。

    大笑罢了,谢执说道:“老孟,你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