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票友也能收徒了?

    第十章 票友也能收徒了? (第2/3页)

浩文拿起茶杯小酌一口润了润喉咙:“说实话,京剧的历史算不得久的,到现在也不过200多年。但是就是在这200多年的时间里,它将无数的先辈都压在了身后。这凭借的就是它独特的魅力。”

    程桥一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的,现在一说起戏曲,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京剧和自己地方上的戏种。

    地方戏种各不相同,但是京剧却是一致的。

    “说起京剧,那我们就不得不从徽班进京说起了。”张浩文深吸了一口气,眼神飘向远方:“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各省的戏班争先恐后的进入京城为他献礼,其中就有一个徽州商人支持组建的戏班,三庆班。”

    “三庆班进京本是个小事,但是它在京城里红了起来的事儿就非同小可了。这也是京剧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的戏曲一栏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起始。三庆班的走红让无数的徽班看见了希望,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北京这个地方。在这里,他们不仅仅演出徽调徽戏,也演出昆曲和地方戏,他们的表演各具特色,很快就受到了北京观众们的喜爱。渐渐的四大徽班就占据了京城戏曲的舞台。”

    这段历史程桥一不止一次听过,但是此时听张浩文讲起来,他的面前却浮现出了那副画面……

    真不愧是文学院的教授。

    张浩文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程桥一的反应。

    见他频频点头,心里也有了个底,继续开口讲到:“无独有偶,徽班进京成了一个历史性的话题,三十年后,汉戏的艺人也开始走进京城,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不过呢,进到京城来不懂汉戏艺人们并不是自己独立门户,扛着西皮二黄的大旗招徕戏迷,而是加入了当时那些较为出名的徽班里合作演出……”

    张浩文缓缓道来,从徽班进京,逐渐形成京剧,到京剧的艺术特点,每一句话都仿佛描摹出了一个时代。

    程桥一听得入迷。古老的画卷在他的面前徐徐打开,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段群英荟萃的历史,是一曲不可复制的华彩乐章。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