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兵种改革

    第三十八章 兵种改革 (第2/3页)

帐中此时倒不是只有李广一人在,许多高级将领都在场,包括骑兵校尉纪铸。这些人有些认得秦城,有些先前则是未曾见过,此时都将目光落在了秦城身上。

    “将军,属下奉命接回秦城,现已将人带到。”柳木首先向李广复命道。

    “属下秦城,见过将军。”秦城在柳木身旁向李广行礼道。

    李广见了秦城,早已从将案后面走了出来,哈哈大笑几声,双手使劲拍了拍秦城的肩膀,大着嗓门道:“如何,伤可养好了?”

    秦城醒来后,李广倒是去看望过一次,不过那已经是十多天前的事情了,此时见了李广,只觉得对方精气神充足得很,看来此番战斗的战果上报到长安,应该是得到了不错的反响。

    “区区箭伤,劳将军挂怀,已无大碍。”秦城答道。

    “好!无碍就好!”李广爽朗大笑,朝众人道:“这便是我先前给你等提过的秦郎,此番大战若不是秦郎,我李广兴许就再无机会与诸位想见了!”

    “将军说笑了,属下如何敢当。”秦城谦虚道。

    “这便是秦郎?!”副将李息走过来,上下端详了秦城一阵,露出赞赏的笑容来,“果然是英姿非凡!先前将军与我等说起你的功绩,我等还不信秦郎如此年轻,这会儿看来,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哪!我乾桑军中从此便又多了一员虎将!”

    李息说罢,诸将则是一阵附和。秦城这时看到站在一旁的李敢,这厮现在仍旧是一脸不服的表情。

    诸将中陆续有人将秦城夸奖了一番,直教秦城心中一阵得意,但是表面上依旧是一副谦虚谨慎、风淡风清的模样,最后李广更是提议今晚为秦城提前摆一桌庆功宴。

    “朝廷上的正式嘉奖还未下来,不过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了,驿站传令兵早就来知会过了,到时全军再一起痛饮庆贺……”李广说道。

    热闹了一阵,李广返回将案,这才说起了公事,“前些时候,秦郎与本将说起兵种改制的事情,本将与诸将先前也讨论过一些,现在秦郎人到了这里,今日我等便将此事细细商议一番,诸位若是能达成统一意见,我等便可上报朝廷,请示陛下。”

    说罢,李广看向秦城,意思是让他先解说一番。

    李广此时将兵种改制的事情拿出来与诸将说,也在秦城意料之中,兵种改制毕竟是大事,李广虽说是一郡之守,军中主将,但是这等大事也不可一人便在私下决定了。不过自己一回来便被要求与诸将商讨此事,秦城也能想到李广还是很重视这件事的,说不得李广在心里也是同意了秦城的这个想法,这才很是赶着在军中定下这件事情。不过从这倒也可以看出,李广的性子也是雷厉风行。

    “诺。既然诸位将军愿意就此议论一番,在下便大胆说了。”秦城说道,见诸将都看着自己,身体稍稍直了些,“大汉立国六七十载,在对匈问题上,虽说朝廷一直奉行和亲政策,意图以此安定边疆。但是,如诸位将军所知,六七十年来,匈奴人从未停止过对我大汉边疆的侵扰,每逢深秋,匈奴人必定南下,夺我财货,杀我百姓。小战几乎年年有,大战也是隔三差五。战事一开,轻者掠夺边境,使得我边郡百姓民不聊生,重者甚至直逼甘泉宫,惊扰天子。凡此种种,非是我大汉军队不够英勇,士卒不够顽强,斗志不够旺盛,究其弊端根源,在于我大汉军队兵种不适与匈奴大战。”

    “和亲非我大汉所愿,然,和亲却不能佑我大汉百姓安居乐业,不能佑我大汉天威不受侵犯。和亲之根源,在于军队无法战胜匈奴。而军队无法战胜匈奴之根源,在于兵种。”

    “匈奴骑兵之所以能在我大汉境内纵横捭阖,来去如风,其根源,就在于其速度。观我大汉军中,姑且不论骑兵战力能否胜过匈奴,仅是数量,就大大低于匈奴。匈奴男子,人人皆兵,人人皆骑兵,骑骑皆精锐,汉军与匈奴军队一比较,其败多胜少之原因不言自明。”

    “因而,我大汉军队要战胜匈奴军队,根除匈奴人对我大汉边郡的威胁,只有一个办法,便是扩充骑兵,精炼骑兵。唯有以骑兵对骑兵,以速度比速度,方能有彻底战胜匈奴军队的可能!昔日战国李牧,十年磨一剑,得精锐骑兵三两万,便可大胜匈奴,使得匈奴数十年不敢南下而牧马,便是如此。此番战绩,正是我等之楷模。”

    秦城侃侃而谈,一时有些忘我,浑然不觉诸将脸色和眼神的变幻,末了,秦城总结道:“故,我等边郡之地,当大力发展骑兵,如此三五年,方能有根除匈奴之患之凭借。”

    秦城一席话说完,军帐中一时陷入了沉默,诸将,包括李广和李敢,无不是一脸沉思的神色。虽说秦城先前也跟李广谈论过发展骑兵的依据,但是当时之言,毕竟没有如今这般全面透彻。一时之间,李广只觉得秦城所言,发人深省。

    半响,一个重步兵校尉率先开口,语气颇为不善:“照秦郎所言,击灭匈奴,只要骑兵即可,如此说来,我步兵岂不是要在军中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