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天下大征 万民皆可得爵(大章|)

    第三百五十八章 天下大征 万民皆可得爵(大章|) (第2/3页)

说出来便是,朕许你今日之言无罪。”

    “谢陛下!”秦城拜道,随即朝刘彻甩过去一个响亮的马屁:“大汉有陛下这等雄才大略的君王,何愁匈奴不灭?”

    说完便正色道:“其实臣的建议,严格来说也是开源,只不过此开源与卫将军的开源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卫将军的开源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而臣的开源,非但没有这些,反而具有鼓动性与有偿性。”

    “国家税收,从来都是强行征收且无偿,若是不具备强制性,有谁愿交出自己辛劳所得?而若是有偿,天下千万百姓,国家如何补偿得过来?”卫青开始发难,却又有几分与秦城一唱一和的味道。

    “卫将军莫急,且听我一一道来。”秦城显得很有把握,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这便好整以暇开始对刘彻侃侃而谈:“在臣这份建议中,鼓动性与有偿性乃是结合在一起的。征天下税收,无论士农工商,人人皆要鼓励,而鼓励之法,在于有偿。何谓有偿?有偿者,不在财物,而在爵位。

    大汉有爵二十等,每等都有与之对应的特权,然放眼现今大汉制度,普通百姓若想得爵,唯有两条道路,要么战场杀敌,要么入仕为官。而这两条,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却非是通途,天下百姓千万,而出征将士不过十万,以白身入仕为官者更是少得可怜。在此时,爵位的作用仅限于彰显贵族的地位,并不能为国家所用,为国家谋利,实乃是物不能尽其用,而民不能得到政治上的满足。

    今日,若是陛下向天下打开爵位的门户,许天下人以财物换取爵位,以获得相应的特权,那么耕田者为得爵免徭役等必然卖命农耕,地方大族(豪强)为得爵彰显社会地位等必然向陛下大贡财物,商贾更不必说

    ......若是如此,则天下财物皆为陛下所有,且人人甘之如饴,并会以此为荣,人们看到了获得高位的希望,看到了路子,便会朝那条路子努力,如此一来也可减少天下游手好闲喜好惹是生非之人,于天下安定有利。

    为得到更高的爵位,百姓必定卖力农耕、手工作业者必然卖力生产、商人必然卖力周运货物,则社会生产力就有了大为发展的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将又促进天下财物的富足......如此,大汉整个天下的财富,将会一年胜过一年!到那时,别说区区匈奴,便是西域诸国,陛下也唾手可得!”

    秦城说的慷慨激昂,很多时候都差点儿将后世的经济名词脱口而出。虽说秦城最后那句话有些夸大了,但意思在那里。而秦城的话说完,刘彻却是陷入沉思,只是眼中闪动的光彩,表明他也正受鼓舞。

    “秦将军,此法固然可以使得天下富足,国库充盈,军费有余,但以我观之,天下百姓交财物便能得爵,是否有卖-官卖爵之嫌?”卫青皱着眉头说道。

    卖-官卖爵,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个灾难!

    “非也!”秦城果断摇头,“得爵与得官不同,若是捐钱得官,那天下必然大乱。但是得爵,却只是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享有与之付出相应的特权,其影响只限于个人,并不能危害他人的利益,更不会危害社会!”

    秦城却知道,在他熟悉的西汉历史中,刘彻晚年为了抗击匈奴的军费,就干过卖-官卖爵的事。虽然这事在现在开起来显得那般荒唐,但是对于一生致力于击灭匈奴的刘彻而言,晚年对匈奴作战的一再失败让他不能接受,如此一战再战,加之战线过长,消耗过巨,军队取胜又更加不易,最终导致天下十室九空。而刘彻也因此得了个穷兵黩武的帽子。

    “原来如此,是卫青浅薄了。”卫青若有所悟道。

    半响之后,刘彻忽然看着秦城笑道:“秦城这个法子,可是跟当年商君在秦国所行之法颇为相似啊!”言语中不乏深意。

    秦城心中一动,他就知道这事儿肯定瞒不过刘彻,不过面对刘彻此问,秦城早已做了准备,当下拱手答道:“当年秦国偏隅之国,行此法尚能从一小国步步强大,最终统一山东六国。今日大汉有天下之地、天下之利,行此法焉有不能不纵横四海之理?商君之法固然有其不妥之处,作为后人,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其真正为我所用,如是而已。”

    秦城当然不会说,这只不过是他试图改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